2.3K
雨水節氣,一年 24 節氣中的第 2 個節氣,天氣開始入春回暖並降下春雨的時節。
俗諺說:「春天後母臉」,在雨水節氣期間,天氣變化不定,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氣候變化對人們的健康添加了許多變數。雨水節氣也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頻率最高的時節,防寒除濕便是首要的養生重點。
雨水節氣首重養脾,脾臟最怕的就是濕氣,灦氣一重人就會懶倦怠睏重,這種現象也稱「春睏」, 除了倦怠睏重,脾濕也容易讓人有手腳冰冷、皮膚起疹、臉上黏膩不舒服,食慾不振、腹瀉便秘…等現象。
雨水節氣精油有哪些呢?
除濕精油
腰腹除濕配方
薑黃精油 + 迷迭香精油 + 廣藿香精油 + 黑胡椒精油 + 生薑精油
這組配方可袪濕行氣。覺得肚子悶脹,大便濕軟、黏膩,整個腹腔悶障,解便常有解不乾淨的感覺,可以試試這個配方,其中迷迭香、生薑可以祛濕;迷迭香、薑黃可以升肝氣;馬鬱蘭、黑胡椒可以降胃氣。
配方中的溫性香料類精油可以協助消化,讓我們有足夠的力量排除腹中濁氣。將這個配方與基底油調和,以適當的力道順時鐘按摩肚子。
頭部除濕配方
豆蔻精油 + 迷迭香精油 + 杜松漿果精油 + 薄荷精油
當濕氣阻塞在頭部時,人就容易頭重昏沈,可以用這個配方稀釋後按摩太陽穴或風池穴,或者刮痧後頸部,幫助釋放頭部的壓力
特別推薦-薑黃
薑黃精油入肝、脾經,藉由活絡血液帶動血液中的氣,達到氣血活絡的效果。薑黃中的薑黃酮,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的作用,其溫暖的特性也適合暖脾祛濕,是舒緩消化道不適的首選精油。
身體的排濕口
人類身體的排濕口有 7 處,把濕毒排出去,人就神清氣爽。搭配上述精油按摩或空掌輕拍這七個部位,幫身體來個大掃除吧!
位置要訣:「窩」的關節部位
- 腋窩(腋下/胳肢窩)
腋窩的極泉穴可以去除心臟的鬱火毒素,常常按揉可以緩解心火旺的症狀,搭配真正薰衣草精油、岩蘭草精油、雪松精油、苦橙葉精油,效果更佳 - 肘窩
拍打手肘關節處可排出心肺毒素,覺得咽喉腫痛、心煩氣燥、失眠多夢時,塗抹精油後空掌拍打十分鐘。若是肘窩出現青、紅、紫、黑不一的痧,要等痧退了才可再拍打。 - 膝窩
委中穴就是位於膝蓋關節後方處,走的是膀胱經,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去濕通道。濕氣若是聚集在此,容易導致關節炎,拍出痧點後要等痧退了才能再拍。 - 陰陵泉
位置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走,在內彎處的凹陷點,就是陰陵泉的所在。它是脾經的合穴,按摩此處可以健脾除濕。若體內有脾濕,按這裡會疼,持績每日按摩十分鐘以上,可以有健脾效果。 - 足三里
陰陵泉在小腿內側,外側的相對位置就是足三里的大約位置,是治脾健胃的要穴。 - 承山穴
按摩此穴的除濕效果很好,它在足太陽膀胱經上,刺激可以透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體內濕氣,位置在小腿後方中段,就是蘿蔔腿的接合處???? - 豐隆穴
承山穴位置的小腿外側脛骨前緣約二指寬度處就是豐隆穴,按壓這附近,最痠麻沈重或痛感明顯的位置就對了,追劇時按壓個三、五分鐘,祛濕化痰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