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太魯閣號出軌事故之勿以惡小而為之有感

by 闆娘Summer

嗨嗨,
要跟你說個沈慟的消息,不過我想遠在地球另一端的你應該也由國際新聞中得曉此事了吧?!

2021年四天清明連假的第一天早上,台鐵發生了重大死傷事故,從樹林發車至台東的408次太魯閣號,在行經花蓮秀林鄉和仁路段(大清水隧道)因工程車滑落邊坡衝撞出軌,造成50人死亡、百逾人輕重傷。

不太看國內新聞的我,是在深夜(其實已是翌日凌晨)滑FB時,看到朋友的祈禱貼文,才知道就在四天連假第一天早上,台鐵發生了這起重大事故,後知後覺的我,在網路資訊與社群媒體蓬勃發達的時代裡,很快地了解了事件的概況,喜愛偵探推理邏輯的我直覺地冒出一連串疑問,同時有一些些想法…

工程車為何滑落邊坡?

  1. 連假期間該停工的工地為什麼會有人駕駛工程車出現在工地?
    如果是巡視工地,需要專程開工程車前往嗎?更何況是輛車籍老舊的工程車。工人說,可能是巡視完工地後要順路載料,乍聽之下不無可能,但四天的連假有料可載嗎?除卻服務業之外,大多行業與商家都在休假吧?!至少我在工程業這一大領域認識的人,幾乎都是休假的。工地是否依規定停工呢?
  2. 工程車為何停在邊坡上?
    好吧,工地有依規定停工,而工程車出現在工地是合理現象,那…停工中的工地那麼大的空地可供停放車輛,笨重的工程車為何要停在邊坡上?我想起連假前一週的假日與哥哥們回社頭第六公墓掃墓,擁塞的路況讓我們在坡道上走走停停,較長的時間是停滯不動的。那時哥哥會拉起手剎車,讓緊踩剎車的腳休息一下,當時我心驚膽跳的,深怕手剎車會剎不住加了三個人重輛的車子,要是往後一滑,不就是打保齡球般的往下滾嗎?

    開車不是我的主要交通往返方式,不清楚用車人的思維如何,但如果有較為平坦的區域可供停放車輛,應該會避免把車停在邊坡上吧?!是因為那兒是離工務所最近的停車地點嗎?還是其實那兒沒有其他地方可停車?由事故剛發生時工人的說法「有拉手剎車,輪胎也有放石擋」,如此細心的停車方式,實在很難理解該停工的工地會有輛當天只是前去巡視工地的工程車停拉了手剎車且輸胎放了石擋停放在邊坡上,然後不知所以然的車子滑落了邊坡…
  3. 滑落邊坡的工程車為何可以毫無阻礙的衝向鐵軌?
    由事故地點看來,邊坡旁是沒有任何圍籬措施的,這又是為什麼?網路消息指出明隧道工程也接近尾聲,也就是說這個工程從一開始就沒有任何措施防止上頭工程進行過程可能掉落下方鐵軌的措施,監造單位呢?這是正常合理的情形嗎?

勿以惡小而為之

有個小和尚學剃頭的故事是這樣的:

有個小孩自小聰明伶俐,被家人送進寺廟,想跟著大師學習佛法,望有朝一日能成為一位得道高僧。小孩被送進寺廟後,果然得到了老和尚的喜愛。但所有的一切都要從頭做起,所以把小和尚分配到了伙房學習做工,順便學習如何的剃頭。於是小和尚每天拿起一個大冬瓜,作為道具,天天拿戒刀在上面剃。時間過的很快,小和尚的進步也很大,經過小和尚手的冬瓜,個個被剃的光光的,上面見不到一根絨毛。但是小和尚剃過的冬瓜,每個上面都一個切口。原來,小和尚每天練習好剃毛以後,順手就給冬瓜一刀,反正冬瓜也是要被切開的,所以冬瓜身上的刀傷沒有人覺得奇怪。

冬天到了,老和尚看了小和尚剃的冬瓜,感覺小和尚的剃頭技藝可以說是在這寺廟之中無人能敵了。老和尚非常的高興,想讓小和尚在眾僧面前展現技藝–讓小和尚給自己剃頭。那天到了,在眾僧的面前,小和尚的心一點也不慌,戒刀在他手裡行雲流水,一會的功夫就把老和尚的頭剃的光光的了。老和尚摸了一下自己的頭感覺非常的滿意,就在大家準備表揚評論之時,一個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小和尚舉起了戒刀,狠狠的朝老和尚的腦門上插去。結果非常的簡單,小和尚被法辦了,老和尚見佛祖去了。

從這則故事中我們至少可以得到兩點啟示。

  1. 小和尚的壞習慣鑄成大錯。
    小和尚每天給冬瓜剃好毛以後,必給冬瓜一刀,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於是那天給老和尚剃好頭後,他在壞習慣的下意識反應下,依舊給老和尚也來了一刀,這就是壞習慣犯的錯。
  2. 老和尚和眾僧監管不嚴造成的錯誤。他們每天都能看到冬瓜身上有一個刀傷,但沒有人提出異議,因為那一刀並沒有引起任何的傷害和損失,於是大家麻痺,無人提醒這個錯誤的做法,這就是監管不到位。就是因為監管不到位,才讓小和尚養成了習慣性作業的壞習慣。

台鐵這次事故起因於工程車滑落,初判是工程車未拉手剎車,細細推敲更是一層層監管不嚴造成的懈怠敷衍而造成憾事。

不起眼的壞習慣是依舊有損人害己的殺傷力的

小過失造成大事故

生活中這類案例還真不少,最常上新聞版面的是併排臨時停車,違規人貪圖一時方便,輕微造成交通擁塞、提高為閃避併停車輛而不得不切入快車道騎士的安危,重則造成傷亡的車禍事故。再者常見的有轉彎不打方向燈、夜晚行車不開大燈…這些看似微乎其微的壞習慣,卻往往是造就憾事的兇手。

再比如有些人煮東西,開了火就把握時間的自個兒忙自個兒去了,輕微的只是燒焦了食物,嚴重者則造成財物損失及人員傷亡的火災事故…諸如此類看似微乎其微、無傷大雅的生活壞習慣,其實都潛藏著巨大的風險。滑手機的狀況四處可見,不是嗎?

這次的重大事故,究責起來的牽扯範圍極廣,這段感想是我單就貪圖方便而將工程車停在邊坡這件事來探討微習慣造成的後續效應一事,而非帶風向的表態該由包商負起全責。

憾事發生已不可再捥回,而我們能做的又是什麼呢?你會在開車騎車的時候滑手機、看訊息嗎?你會把車子停在畫有紅線禁止停車的區域嗎?你會明明已經有三高病歷卻還是不忌口或不運動的為難自己的身體、提高猝死的風險嗎?

似是而非的言論

社群網路的興起,人人都可以透過社群媒體表達自己的想法,趨勢下也形成網紅KOL的展現自己的平台。

有些人在事件發生時,表達對生命感恩的美好觀點,像是有則事故倖存者在被救出後貼文陳述乘客間互助救難的故事;飯店業者透過各平台表達免費提供受難者家屬住宿;心理學專家提出倖存者創傷的言論,引導大眾關心協助倖存者繼續他們的人生…這些都是帶來美好的言論。然而……

我在社群媒體上會看見網紅領頭呼籲救災為要,同理心對待倖存者,不要發出還有沒搭上死亡列車的言論,這些是網紅們善盡社會責任的表現。但截圖不當言論來評論一舉,實在無法苟同,截圖一貼,下方成串的留言就是跟著撻代的言論,這樣真的有比較好嗎?甚至有人刪除了不當貼文後,還要被攻訐說沒有貼文表示道歉,這……到底是怎麼了?發起愛心捐款或團購活動來幫幫因東部幹線癱瘓而受創的花東店家們,應該比領頭截圖撻伐不當言論要好許多吧!真心希望網紅們能理解他們的貼文帶來的影響,咦,這應該不是因為批判不當言論可以引來留言量、拉高曝光率而故意為之的吧…

總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