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點時,我在 FB 發了早安貼文,這是模倣職業講師王永福老師的做法,早起後拍張照上傳臉書之後再開工工作。七點時發現貼文發佈後沒多久,小露妹妹就回應留言問了早。原來她的假日依然是早起滿檔的行哦。
常常不明白,為什麼小露總喜歡把自己的行程排得那麼滿。平日要上班,晚上若不是小孩的陪讀課,就是健身房的課程,每天都忙到子夜才得以休息。
假日不是加班,就是參與佛堂的道務,或者帶孩子們回婆家探視公婆,不管是哪個行程,感覺都不是悠哉愜意的步調。
曾問她:「平時那麼忙,假日為什麼還要忙佛堂的道務?」(真心覺得佛堂班程或道務挺累人的~)
小露說:「忙是忙,不過就是因為心思放在工作以外的領域,我反而有種清靜感。」
我不懂,為什麼讓自己像陀螺般地轉不停,反而會有清靜感?不是會更疲累嗎?
她說,休假時不出門的她,家裡總是會有人東一句:「媽……」西又一聲:「媽……」,這些是孩子們的聲聲喚;加上她老公也常常湊一腳的「老婆、老婆…」又多一人召喚她。
「即便在家,我也不覺得可以好好休息,不如到佛堂,忙點跟平時不一樣的事物,讓自己換個心境,反而睡得好。如果在家,感覺跟平時差不多,不會有休息的感覺。」小露妹妹接著說:「如果真要休息,就是工作天排特休,整間屋子只有我一個,我可以發呆、悠哉追劇,或者外出整理頭髮。一般的假日,佛堂就是讓我轉移心思、忘記煩惱的好去處,還可以服務人群,我覺得很開心。」
噢,原來如此。
我想起有陣子忍者龜先生天天到家裡一起吃晚餐,飯後看劇聊聊天,幾天後我對他說:「今晚不要一起吃飯好了。」
忍者龜先生以為我有行程安排,我搖頭:「沒有,只是覺得很想念只有自己的夜晚。」
有人一起吃飯看劇、聊天說話,不孤單不無聊,這樣很好,但我更冀盼能有屬於自己的時段,自己吃飯、自己看劇,自在又舒適。
當孤單的錯覺襲來,再找人一起吃飯或走走聊聊,這是單身族才能擁有的愜意。突然覺得只有跟二個貓女兒同住的我,在客廳、書房、臥室、甚至在陽台晒太陽,總有清靜的角落得以讓我放鬆,是種恬靜簡單的幸福。
單身,真好。
大清早完成今日的發文,感覺疲累感襲來,加上手腳冰冷,索性去沖個熱水澡。
在浴室沖澡的時光,無論什麼時段,幾乎都是我思路最清晰的時候,因為才在 FB 上回覆完小露的留言,思緒便飄到她身上,再次納悶:「人為什麼要讓自己忙碌地轉個不停呢?」
然後,我找到了另一個答案。
職業婦女身份的小露目前工作壓力是極大的,如果她年輕個 10 歲,或者家裡沒有房貸負擔,或者小孩能自給自足,她會考慮離職求去,不讓自己在憋屈環境下工作。
但事實並非如此,年過四十的她,工作的一切就是為了五斗米,當工作只是為了收入,工作就只是純粹的 job,而非可以供給精神食糧的 career。
而在佛堂中的小露呢?她是靈巧精明的幹部,手上有被充份授權的任務,而她也應對的遊刃有餘。
在參與佛堂道務的過程中,她找到了自我價值,得到了歸屬感、被認同感及成就感,圓滿了她在工作環境中欠缺的那一角,這份精神食糧成了她平日疲累身心的復甦養分,看似像個陀螺的人生趕場,實則在生活裡的環節中安排了歇息的連接點。
看似陀螺般的忙碌行程,其實提供了心靈最穩妥的休憩。
- 延伸閱讀:時代更迭中,夢想也需要更新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