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不對題的新聞標題更吸睛?!

by 闆娘Summer

一早收到同業傳來的 LINE 訊息,內容翻拍自 2021/08/01 聯合報。

2021/08/01 聯合報

???? 資訊爆炸的數位數代裡,我們都需要有解讀訊息真偽的能力


吸金一事與保險何干?

何女雖是利用因從事保險業而在醫界打下人脈來銷售不存在的基金,但她行銷的並非是投資型保單,也不是以保險商品為吸金標的,標題何必掛上斗大「保險」二字?!明顯就是文不對題!而開設境外公司的負責人鍾男的背景卻沒有任何蛛絲馬跡出現在標題內。

一波疫情三級警戒,保險從業人員大大降低與客戶面談的機會,收入嚴重受到影響,才剛解封,就碰上這篇報導的標題誤導,讓人以為保險從業人員利用保險商品詐騙吸金,對業績慘淡的保險業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話說現在要以銷售保險商品之名、行詐騙吸金之實,難度實在頗高。金管會對金融保險業的監督與法令控管是越來越嚴謹,比如:疫情三級警戒期間迅速開放的視訊簽署相關法令限制連連,在實務上的施行頗有難度,大部份的簽署作業還是以親視親簽為主,很難偷呷步。真能做到以銷售保險商品之名、行詐騙吸金之實的,主腦的腦子得聰明再聰明才行。

保証分紅?!這說詞你也信

在投資理財的領域上,是沒有所謂保証這件事的,連把錢存在金融機構裡,都要慎選有加入中央存款保險的機構,被保障的存款還是有上限的,存款都如此了,投資基金有保証年息、可保証分紅、還能隨時贖回,這樣的金融商品居然還是有 50 名醫師相信?也真是讓人大開眼界之事。

詐騙要能行的通,人性必須有弱點,貪婪、恐懼、愛心是最常被用來詐騙的切入點。被詐騙的受害者在直呼「真是看走眼」的同時,是否有想到自己的貪婪呢?在全球低利率走勢的大環境下,對於「保証年息 10% 」的基金投資,都不會心有存疑、再三求証的嗎?所謂「富貴險中求」,貪著保証年息與分紅,自有看不見的風險魔鬼潛藏其中。

無法判讀訊息真偽時怎麼辦?那就先半信半疑吧!無論是看新聞、還是信任的理財人員的行銷。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