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練習回應的能力,造就屬於自己的自由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最早知道薩古魯這個人,是在臉書上看到有人分享他說的話:「一個真正的朋友,是有勇氣告訴你,你有多糟糕,卻仍然對你充滿愛與友善的人。」我上網搜尋薩古魯,發現他是位瑜伽大師,因為沒有練瑜伽,探詢到此為止。

李惠貞的臉書貼文再次激發起對薩古魯的好奇,貼文裡說:「當你認為『就是這樣』的時候,頭腦就沒有需要了。如果你只是要下定論,不需要結構如此複雜的腦袋。」

回想先前的網路搜索經驗,那時的狀況就符合「我認為就是這樣…」的情形。因為沒有練瑜伽,就不再對背景是瑜伽大師的薩古魯進一步了解,腦子也就不會有一連串的思考。再次上網爬文,發現此人大有來頭,除了瑜伽大師之外,他是印度百大影響力人物、作家、詩人,是世界知名的靈性導師。

薩古魯
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
薩古魯・賈吉・瓦殊戴夫著,項慧齡譯
漫遊者文化

責任是回應的能力

某個夜裡,有點倦意的我本只打算來個十分鐘的睡前閱讀就要就寢,沒想到書中內容太精采,睡意不知不覺褪去,我進入了專注閱讀的心流狀態。

薩古魯的智慧總讓我有豁然開朗的欣喜感,像是他對於「責任」的解釋,完全顛覆了我對「責任」二字的刻板印象。查找詞典裡對「責任」的定義:「應盡義務、分內之事,包含了法律責任與道德責任。」這正是我對「責任」二字的認知,特別是道德責任,因為沒有既定的標準,感覺就是非常沈重的負擔。

薩古魯說, 「責任」純粹是指「回應的能力」( responsibility = ability to respond )。如果我們決定「我有責任」,我們將會擁有回應的能力;如果我們決定「我沒有責任」,我們將不會擁有回應的能力。「責任」唯一要求我們做的事情是,去瞭解要為自己所有的「是」和「不是」、所有可能會發生和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負責。

身體的回應能力

薩古魯以身體來舉例, 我們的身體之所以能夠存在,那是因為它具有天衣無縫地回應宇宙的能力。

此時此刻,我們正在吸入身邊的樹木所呼出的空氣,而樹木也正在吸入你呼出的空氣;這個交易和互動持續不斷。不論我們是否覺知到它,我們的肺臟呼吸系統正在回應著樹木,我們的身體與大自然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係。

如果體驗過這之間的連結,自然就願意對環境投入多一點的愛護。但多數人,包括我在內,對身體回應宇宙的能力是沒有覺察的。呼吸,不過是身體為了生存的慣性反應。

什麼是身體回應宇宙的能力呢?以中醫觀點來說,太陽升起時,是人體陽氣升發之時,太陽落下時,是人體陽氣收斂的時候,這是我們的身體回應太陽的能力。另外,女子正常的生理週期為 28 天,正是呼應月亮圓缺週期,同時也呼應了潮汐的漲退週期。若生理期週期與月亮圓缺週期不符,雖是規律,但也代表了身體某些元素處於不平衡的狀態。

回應不是有所行動

回應能力並不是指有所行動,我們對任何人事物都可以有所回應,但不代表一定要做些什麼。不做也是一種回應。我們可以選擇要做或不做,如果要做,可以怎麼做。

沒有行動的回應還叫回應嗎?薩古魯解釋,所謂的回應指的是 「擔負全責」,是一種保持全然的回應,也就是要人保持全然的覺察,而非予以慣性回應。

什麼是慣性回應?舉例來說, 假設我們的工作出了差錯,而這是因為同事的無能或疏失所造成的,我們可能會質詢他,或對他大發雷霆,甚至開除他。我們的血壓因此飆高,辦公室氣氛開始變僵…。 發怒,是最常見的慣性回應。

我們以為發脾氣就可以改變情況。但生活經驗卻一再地告訴我們,當一個人喪失理智時,絕對無法改善任何情況,發怒只會讓情況更加變得一團糟。更別說科學與醫學都已證實,憤怒情緒會對人體造成損傷。如果生氣憤怒是一種愉快的體驗,那就發脾氣吧,這有什麼問題?重點是,憤怒令人不開心、不愉悅,無論是對我們或對那些被我們轟炸的人而言,都是如此。

在前面的舉例裡,可能的情況是 在發生這個不愉快的事件之後數天和數星期裡,我們和同事們都可能還會感受到那股暴怒餘波,而我們可能必須費盡心思地修復辦公室的和平寧靜,並且重建互信。

我們可以有另一個選擇:如實地看清情況,並且負起責任。

「負責任」並非不推卸責任地接受責難,它純粹是指「有意識地回應情況」。一旦我們選擇負起責任,就會開始探索處理這個情況的各種解決方案。

喜悅是基本

當我們覺察自己擁有回應的能力,就會發現到快樂不用向外追求,我們的心本來就是喜悅的。

延績前面的例子,我們通常覺得自己不是會無故生氣的人,之所以會生氣都是別人造成的。如果我們可以對自己全然地負起責任,就會知道我們還有除了生氣以外的回應。

事實上,同樣的人事物,若別人可以微笑應對,而我們卻是大動肝火,不就表示自己是個連情緒都無法作主的人嗎?

隨時保持覺察。當我們覺察到一件事讓負面情緒生起時,先思考為何會有這樣的反應,明白那只是過去我們的習性養成的慣性反應之後,就能發現我們是有選擇的。

也就是說,我們有選擇喜悅與否的自由,並不需要掙扎的向外追求快樂,也就能發現,自己可以活得更暢快、更自由。一切都是可以練習的。只要願意,就會知道喜悅本來就存於我們的內在。

觀點與想法

如同書本封面上大大的藍字:「轉心向內,即是出路」,只要我們開始在意外界的觀感,無論是比較競爭或是討好認同,就會衍生出許多煩惱,且沒有盡頭。

在薩古魯的言論中、《光師父說心經》1的智慧裡,或《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2裡達賴喇嘛與屠圖大主教的對談間,可以發現大師們都在提點我們:喜悅是要向內找、而非外求,這個「內」就是薩古魯說的為自己擔負全責,保持全然的覺察,而非慣性回應。

書裡第二部關於「身體」的部份,是讓我腦洞大開的另一重點,我因此而調整飲食,在斷食日進行斷食或只吃清淡好消化的飲食,一段時間之後,好一陣子無法早起的我,如今已能在清晨 4~5 點左右自然甦醒,且精神飽滿。

網路上有許多薩古魯的影片,生動又幽默的解說讓人好理解。不過我偏好更有系統,且能讓我隨時停下思考的文字閱讀,零碎時間才看影片。如果你也想更了解如何轉化內在、如果讓自己在身心靈都趨向喜悅境界,推薦這本《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

  • 更多靈性成長相關文章 ➡️ 請點我
📣 有悄悄話要對我說嗎? 👉 連結
  1. 光師父說心經》,慧光法師口述,李專貞編輯,維摩舍文教事業有限公司 ↩︎
  2. 最後一次相遇,我們只談喜悅》,達賴喇嘛、戴斯蒙‧屠圖述,道格拉斯・亞伯拉姆撰,韓絜光譯,天下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