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與夢想的交會點——讀《愛上莎士比亞書店的理由》

by 夏離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初識《愛上莎士比亞書店的理由》

不記得當初為何選擇讀這本書,或許只是因為書名裡有「書店」二字吧!翻開書頁,作者對社會新聞記者工作的描寫立即抓住了我的注意。起初以為這是本小說,然而,讀著讀著,發現這更像是作者傑若米・莫爾瑟在巴黎的回憶錄——別具一格的旅行文學。

莫爾瑟原是一名加拿大社會新聞記者,因一通索命的電話逃離多倫多,落腳法國。在巴黎左岸,他偶然走進了「莎士比亞書店」,在那裡得知書店老闆喬治.惠特曼是潦倒作家的守護者,提供他們一個棲身之所。這本《愛上莎士比亞書店的理由》便是莫爾瑟借宿書店期間的故事集。

愛上莎士比亞書店的理由
愛上莎士比亞書店的理由
傑若米・莫爾瑟著,劉復苓譯
馬可孛羅文化

莎士比亞書店創辦人喬治.惠特曼曾說,他從事這一行是因為這是關於「如何活」的事業。因而閱讀的理由永遠充滿迷人的探索。更棒的是,促使我們追問的原因同時賦予我們尋找答案的能力——閱讀,是為了讓我們有新的眼光、新的思考、新的選項。

《給未來的讀者》1

童年的記者夢

回憶起童年時光,我是個早識字、愛閱讀的孩子,總愛捧著母親買來的書,靜靜地坐在父親的理髮店門前,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那些來店裡理髮的叔叔伯伯們總誇我乖巧聰明。男人們的話題總離不開新聞,於是,我也對報紙上的社會新聞充滿了興趣。

那時電視還不普及,報紙成了大人們談話的線索來源。我不僅閱讀符合年紀的國語日報,還愛看大人的報紙,尤其對社會版新聞情有獨鍾。

大人們常說:「真聰明,以後可以當記者。」
我便問:「記者是什麼?」
「寫報紙的人,調查命案的人。」他們說。
「好,我以後要當記者,調查命案。」於是,小學作文的「我的願望」,便是成為一名調查命案的記者。

如今回想,童年時的愛閱讀、愛寫作和愛推理的特質早已顯現。我雖然沒成為社會新聞記者,但在莫爾瑟的文字中,感受到了採訪命案現場的氛圍。有時候,文字的力量遠超影像,讓我深陷其中,仿佛自己就是那名調查命案的記者,完全沉醉於閱讀之中。

書店老闆的奇特旅行

書中提到的眾多人物中,書店老闆喬治.惠特曼讓我最感興趣。他以極其奇特的方式周遊列國,至於他經歷過什麼,還是留給讀者去發掘吧。

經常聽人說,環遊世界是退休後最想實現的夢想。為什麼不現在就去呢?因為沒有錢,沒有閒。而喬治的節儉之道或許正是應對這一夢想的最佳策略。

「喬治曾經周遊世界,隨身行李只有一件換洗襯衫和一本平裝書。他在大蕭條期間搭火車旅行時,會幫人整理花園來換得一頓飽餐,或者乾脆在市區廣場乞討,只求足夠買到一罐八毛錢的豆子來吃。『其他人會一直待著要錢,等到口袋裝滿硬幣為止。』喬治回憶道:『我只要有豆子吃就滿足了。夫復何求呢?』喬治到船上工作,部分原因是因為船票太貴。『我朋友花了 200 美元搭船到歐洲,我也搭上同一艘船,而且下船時口袋還多了 200 美元。』」

熱愛文學與共產黨的喬治,在浪跡了世界各地之後,最終落腳於巴黎;開了一家書店,並奉行馬克思的名言:「竭力奉獻、取之當取」,為這家書店建立起後世書店都難以逾越的精神象徵。2

從他人故事中汲取力量

我個人並不推崇這樣的旅遊方式,太克難,但喬治的經歷給了我一些想法。其一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3中的名言:「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其二,「未來」的夢想其實可以提前實現,只要我們願意去規劃。

無論是什麼原因讓夢想暫時停留在夢想的階段,只要我們肯直面它,實現的藍圖便會漸漸展現。莫爾瑟的經歷亦然,當他作為社會記者時,過著燈紅酒綠的生活,或許難以想像自己會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然而,一旦面對困境,總能找到出路。精彩的故事,莫不如此。

吸毒與酗酒:虛幻與真實的邊界

閱讀《愛上莎士比亞書店的理由》時,書中的吸毒與酗酒情節讓我不禁想到歐美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嗑藥場景,從《慾望城市》的凱莉偶爾呼大麻,到《馴鹿寶貝》中的知名編劇利用毒品迷姦他人。相較之下,台日韓劇則較少出現嗑藥情節,取而代之的是喝酒解愁的場景。

在台灣,嗑藥是違法的,而在某些國家,大麻的合法化卻成為熱議話題。我不解,既然毒品對人體有害,為何還要爭取合法化?但再想想,香菸與酒品不也是有害健康且容易讓人成癮嗎?

蔣勳老師在《歲月靜好》4提及關於毒品的文字是這麼說的:「罌粟極壯大,紅色濃豔,枝莖粗壯。罌粟的美麗有一種毒,讓人想起白雪公主童話做毒蘋果的皇后。我覺得毒,是因為知道罌粟是熬製鴉片的嗎?事實上,長久以來,鴉片是極重要的藥物,對止痛等重症都有療效。我們對藥用罌粟或毒品鴉片貼標簽,也是概念化的一種偏見吧?! 毒品與藥品也許只是一念之間,看用在何處何時。 」

結合莫爾瑟在書裡提及他酗酒及嗑藥的故事,讓我調整了對所謂「毒品」的看法——並非呼應毒品合法化——我只是理解了,世上人事物的善惡好壞,是人們給予的定義,主流觀點是大部分人所認同的,但那個觀點並不代表就是全部。莫爾瑟說:

「我如果不是在跑新聞時認識了我的女友,我很可能一直不知道該如何對抗自我毀滅的惡習(酗酒)。她是大麻使用者,我透過她,才開始體會到這種毒品的鎮定效果。在這之前,我從啤酒當中尋求刺激;和她在一起時,我不喝酒,改抽大麻。感到更放鬆,對酒精的欲求明顯降低,我的夜生活也不再像以前那麼暴力。

這個發現並不令我意外。我跑新聞時和警察走得很近,了解到酒精是他們最不喜歡的麻醉品,全世界的警察寧願面對陷入幻覺的吸毒犯,也不願處理胡言亂語的醉漢。我認識的一個典獄長甚至坦承,若有人夾帶毒品入監時,他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因為毒品對於囚犯有安撫作用。可是夾帶酒類,一定會被揪出來單獨囚禁,忍受酒癮發作之苦。」

這便是小說的魅力所在——透過他人的故事,我們得以理解人生,而無需親身經歷。

結語:愛書人不可錯過的閱讀體驗

《愛上莎士比亞書店的理由》讓我不禁想起台東的獨立書店——書粥5。這家書店開設的店長換宿活動,似乎延續了喬治讓人寄宿莎士比亞書店的創意,成為書店的一大特色,並推動了地方創生。(關於地方創生,推薦觀賞陸劇《去有風的地方》。)

這本書不僅是一部旅行文學,更是一段充滿靈感和勇氣的故事。它讓我們看到,在閱讀中,我們可以找到新的視角和可能性。如果你熱愛書店、熱愛閱讀,那麼這本書無疑是你書單上的必讀之選。它不僅帶來了旅程的趣味,也啟發了對生活的深刻思考。閱讀《愛上莎士比亞書店的理由》,你將與書中的故事一同探索世界的奇妙,感受作者對書店與書籍的熱愛,並激發你對自己夢想的追求。

如果你對書店文化和旅行文學感興趣,這本書必定會讓你大開眼界。此外,我還建議你閱讀《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這本書同樣充滿了關於夢想和勇氣的啟發。讓我們透過文字的力量,重新發現生活的美好,並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

希望你能在書中的旅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靈感和力量,繼續探索閱讀帶來的無限可能。

  1. 給未來的讀者》,李惠貞著,維摩舍 ↩︎
  2. 摘自〈我是如何遇上莎士比亞書店?↩︎
  3.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保羅・科爾賀著,周惠玲譯,恩佐繪,時報出版 ↩︎
  4. 歲月靜好》,蔣勳著,時報出版 ↩︎
  5. 書粥,一間位於台東長濱的書店。高耀威創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