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造成物品掉落或裝潢損壞,地震險有沒有賠?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2024 年 4 月 3 日上午 7 點 58 分,在花蓮沿海發生芮氏規模 7.2 地震,震央在花蓮縣政府南南東方 25 公里的東部海域,距離陸地很近,地震深度 15.5 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全台都感受到劇烈搖晃。這次地震與 25 年前 921 地震1 7.3 規模相當,是繼 921 之後在台灣規模最大的地震,也是 2020 年公布震度新制後,繼 2022 年918 池上地震2,再次測到 6 強震度。

地震發生時,我正臥靠在沙發上進行晨間閱讀,看著眼前的電視及牆邊書櫃上的書輕輕搖晃,我想著:如果電視摔下來,保險有沒有理賠呢?

車體險分甲、乙、丙三式,那住宅地震險又有哪些分類呢?

輕損地震險

最常見的地震損失,是物品掉落、裝潢損傷,這些損壞的情形,並不在一般強制投保的「地震基本險」的理賠範圍內,要另外投保「輕損地震險」。

  • 正在寫地震險的 此時,餘震不斷,晃得頭都暈了 @@”

「輕損地震險」的保額落在 30 萬上下,可以保障裝潢、動產的損失 (不含建物重建費用),年保費落在二千元上下。

現在有很多人的住宅是以租代買,房子不是自己的,就不用考量建物重建的費用,輕損地震險就非常適合。

針對沒有房屋所有權的租客,法規允許以「住宅火險」加保「輕損地震險」,不需投保「基本地震險」,CP 值超高,是租客在住宅上的保障福音。

擴大地震險

在大小不斷的餘震搖晃下,不少建物在沒有傾斜或倒塌的狀況下,出現牆面龜裂、管件破裂的損壞,可以仰賴「擴大地震險」來提供保障。

「擴大地震險」需房屋全損,且不僅理賠建物,裝潢、動產損失也理賠。

因為保障的範圍較廣,投保手續也較繁瑣些,保費根據地區、樓層、建築工法、建物耐震程度而有所差別,保費上通常比基本險貴上許多。

用大家較熟悉的車體險來舉例,「擴大地震險」就像是甲式車體險,最鮮明的特徵就是保費較高昂,常見的實務搭配是:住宅火險 + 基本地震險 + 輕微地震險。

沒有房屋所有權的租客,法規允許:住宅火險 + 輕損地震險

基本地震險 | 超額地震險

921 震災後,政府為協助受災戶可以在震災後獲得基本的金援來源,從 91 年 4 月 1 日起實施「住宅地震保險制度」,只要投保住宅火險就一定要投保地震基本險,銀行也規定貸款中的房子除了需強制投保住宅火險外,也需附加地震基本險。

「地震基本險」像強制險一樣,採單一保費,不因地區、房價而有差異,最高理賠上限為 150 萬,且規定建物發生全損(即全倒或半倒狀態)才有理賠。實務上在像 921 大地震、2016 年美濃地震及花蓮美崙地震,這類嚴重震災下較有機會出險。

由於基本地震險的保額只有 150 萬,開開心心的買了房子,若真碰上無可預料的大地震,造成房屋全損,150 萬光賠銀行房貸都不夠,於是保險公司設計了「超額地震險」,它跟地震基本險一樣,需要房子全損時才能理賠,主要是拉高理賠金額。

買房時,只要有申請房貸,銀行都會強制投保住宅火險及地震基本險。若貸款中的房屋因地震發生全損,60% 的地震基本險理賠金要優先償還給銀行。

結語

台灣處於地震帶上,許多人終其一生辛苦工作就是為了償還房貸,讓住宅多一層保障是很重要的事。目前地震險的投保率不到 30%,有投保的大多也是因為房貸緣故而強制投保,房貸償清後仍持續投保地震險的保戶更是少之又少。

因應這兩天接二連三的地震,分享地震險概要,希望能幫助大家更了解地震險。
以上概略參考,實務以商品條款釋義為主。

📣 有悄悄話要對我說嗎? 👉 連結
  1. 921 大地震,又稱為集集大地震,1999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點 47 分 15.9秒 發生在臺灣中部山區的逆斷層型地震,總共持續大約 102 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境內,震源深度為 8 公里,芮氏規模為 7.3,造成 2,415 人罹難,29 人失蹤,11,305 人受傷,另有 51,711 棟房屋全倒,53,768 棟房屋半倒,是臺灣戰後時期傷亡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
      ↩︎
  2. 918 池上地震是 2022 年 9 月 17 日至 19 日發生在台灣台東縣的地震,第一次顯著的前震發生於 9 月 17 日 21 時 41 分 19.1 秒,地震規模 6.6,後續又發生多起有感前震。主震發生於 9 月 18 日 14 時 44 分 15.2 秒,地震規模 6.8,地震深度 7.8 公里,震央位於台東縣池上鄉。兩次地震最大震度 6 強發生於台東縣池上鄉,是台灣使用新震度分級以來,第一次觀測震度達到 6 強的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