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習慣》書摘:為何細微改變會帶來巨大差異?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人很容易高估一個決定性瞬間的重要性,也很容易低估每天做些小改善的價值。

我們往往如此說服自己:巨大的成功必定來自於巨大的行動。

無論是減重、創業、寫書、奪冠,或是達成其他任何目標,我們都會給自己壓力,期許要達成驚天動地的進展,好讓人津津樂道。

複利效應,讓小習慣造就大不同

相較之下,1% 的改善並不特別值得注意,甚至不被注意,但隨著時間過去,微小改善所能造成的變化其實非常驚人。

如果每天都能進步 1%,持續一年,最後你會進步 37 倍;相反地,若是每天退步 1%,持續一年,你將會弱化到趨近於零。

起初的小勝利或小倒退,累積起來會造就巨大差異,而習慣就是自我改善的複利成果。

要在日常生活中體會這個概念不太容易,我們往往輕視小改變,因為它們在當下似乎並不重要。

  • 現在存一點錢,你仍舊不是百萬富翁;
     
  • 連續上三天健身房,身材一樣那麼糟;
     
  • 晚上讀英文一小時,英文還是破破的。

我們做出了一些改變,成果卻似乎遙遙無期,於是愛好懶惰的大腦會告訴我們,還是像之前那樣就好。

  • 今天吃一餐垃圾食物,體重計上的數字不會增加太多;
     
  • 晚上加班而忽略家庭關係,家人們不會怪你;
     
  • 截止期限還沒到的文案因追劇而沒有寫,明天老闆不會炒你魷魚。

然而,當我們日復一日重複這樣的行為,會有什麼結果?

一架從洛杉機飛往紐約的飛機,起飛時將航向往南調 3.5°,飛機不會低達紐約,而是降落在華盛頓特區。

同樣的,日常習慣的微小改變也能將你的人生引導到不同的目的地。

做出好 1% 或壞 1% 的選擇,在當下似乎沒差,但經過一生的時間放大,便會決定你是怎樣的人, 或是你能為成為怎樣的人。

倘若你發現自己難以養成某個好習慣或戒除某個壞習慣,不是因為你失去改善的能力,而是你尚未跨越潛伏之力的停滯期。

當你終於突破潛伏之力的停滯期,大家會說那是一夕成功。外界只看見最戲劇性的事件,卻沒有看見先前的一切。只有你心知肚明:一切都是長久以來持續做的事造就的

別管目標,專注於系統就好

如何維持一個習慣夠久,直到挺過潛伏之力的停滯期?作者發現,成果與目標沒有太大關係,卻與一個人遵循的系統息息相關。

系統與目標有何不同?
目標是你想要達到的成果,而系統是讓你達到那些成果的過程。

拿奧運盛事來說,假如你是教練,目標是讓選手拿到冠軍,而系統則是尋求選手及訓練選手,包括技能與心法。

如果無視於目標,只關注系統,還能成功嗎?
比如教練忽視拿冠軍的目標,只專注於選手的培訓,有機會拿到冠軍嗎?

原子習慣》作者說,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真正能帶來勝利的唯一方法,就是每天都有進步。想要有更好的成果,把焦點放在系統上就好。

如果你在改變習慣時遭遇困難,問題不在你身上,問題出在你的系統。設定目標的目的是為了贏得比賽,但你最終達成的結果,其實是根據你採行的系統,而達成一切成就的系統,其基本元件就是所謂的「原子習慣」。

如果你還在納悶為什麼不容易養成新習慣?那是因為我們都把改變的對象搞錯了。我們試圖改變結果,但其實我們應該改變的是產生這些結果的過程,以及造就我們個人特質的信念。

改變習慣最有效的方法,是改變身分認同

改變習慣之所以具有挑戰性,原因有二:

  1. 我們試圖改變的東西不對
  2. 我們試圖改變習慣的方式不對

改變的發生分成三層次:

  • 第一層是改變結果:
    你設定的目標多半與這個層次的改變有關,比如減重、奪冠。
    ???? 結果關乎你得到什麼
     
  • 第二層是改變過程:
    你建立的習慣多半與這個層次有關。
    ???? 過程關乎你做了什麼
     
  • 第三層是改變身分認同:
    重點在於改變你的信念,包含世界觀、自我形象、對自己與他人的評價。
    ???? 身分認同關乎你相信什麼
     

想像兩個正在戒菸的人,當有人對他們遞出香煙時,第一個人說:「不用了,謝謝,我正在戒菸。」,第二個人說:「不用了,謝謝,我不抽菸。」

第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個抽菸者,只是正在戒菸,他帶著同樣的信念,希望自己的行為有所改變。第二個人已經不把自己視為抽菸,抽菸已成過去,與現在的生活無關。

真正行為改變是身分認同的轉變。你也許會受激勵而開始一個習慣,儲要維持下去只有一個原因:這個習慣成為你身分認同的一部分。

  • 目標不是讀一本書,而是成為讀書的人
     
  • 目標不是跑完全馬,而是成為跑步的人
     
  • 目標不是學會樂器,而是成為演奏的人

你的所做所為都暗示了你相信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無論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

–James Clear —

你想要成為怎樣的的人?你的原則與價值觀是什麼?這些都是大哉問,許多人都沒有頭緒,但大數人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成果,比如:六塊腹肌、窈窕身材、升官加薪…。那麼就由此處著手,從你想要的成果逆推回去,看看自己得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有這樣的成果。

焦點永遠都放在自己要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

習慣形成四步驟

  • 一、提示
  • 二、渴望
  • 三、回應
  • 四、獎賞

比如:手機訊息通知聲響起,這是提示;你渴望知道訊息內容;你拿起手機讀訊息回應;最後你滿足了想知道訊息內容的渴望。

每當你想要改變一個行為,只要自問:

  1. 我要怎麼讓提示顯而易見?
     
  2. 我要怎麼讓習慣有吸引力?
     
  3. 我要怎麼讓行動輕而易舉?
     
  4. 我要怎麼讓獎賞令人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