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育聖的「少女零用錢」貼文(連結)很有趣,也讓我開始思考,孩子們可以如何藉由零用錢,探索出適合自己理財的模式。
做手工賺的零用錢
小時候家裡經濟不好,直到我就讀小學高年級的年紀,我們家的孩子都沒有所謂的零用錢。當我們跟母親說同學都有零用錢時,母親說:「你們拿了零用錢,就會亂花錢。」我們抗議嚷說著不會。
母親再問:「要零用錢做什麼?」我們一群孩子支吾其詞,因為討要零用錢就是想要亂花錢啊,而這正是媽媽的大忌。
母親見我們支吾其詞,態度軟化:「想要有自己的錢,對嗎?」我們點點頭。
「那就自己賺吧!」媽媽說。
那時還是家庭代工盛行的時代,母親下班後會兼做手工,我們寫完功課後也要幫忙做手工。母親的讓步是,想要拿錢就自己賺,做多少手工就領多少錢。如今回想這段過往,突然發現,原來我們四個手足都在小學時期就開始了打工生涯,只不過雇主不是他人,而是母親。
自此之後,要參加學校的旅遊活動,自己做手工賺錢。要看最新一集的少年快報,自己做手工賺錢。夏天很熱想吃挫冰,自己做手工賺錢。因為錢是自己做手工賺的,在手足間出現二派理財方式,一派是賺錢不易,要好好存起來。一派是賺錢不易,要好好犒賞自己。而我,是存小錢花大錢,會好好的存錢,也很懂得一下就把錢花光光。
做手工賺錢的日子辛苦嗎?好像不會。雖然手指可能會因不停地鎖螺絲或按釘書機而疼痛,但領到薪水時的喜悅總能輕易地讓人忘記不適,更重要的是,我還蠻享受小小的客廳裡,與母親及手足們一起做手工的時光,我們會比賽、也會分工合作,一邊工作一邊聊天,那是屬於市井小民的幸福。
存錢與花錢的平衡
現在的小孩幸福許多,多數家長都很懂得尊重孩子們的「人權」,有各自的零用錢制度。父母們在給出零用錢之後,只要孩子不是花在不正當的管道上,大多不會出手干涉。
因為零用錢是自己做手工賺來的,在花錢與存錢上,我們總是會陷入天人交戰之中,有點像是「棉花糖實驗」那樣,面對慾望的湧現,要壓抑還是要放縱,總是舉步維艱。差別在於,棉花糖實驗的前提是,只要能延遲享樂,就會有更多的回饋,但現實生活裡,壓抑了慾望卻無法確定能否有更多的回饋,延伸出來的,是存錢與花錢間的平衡。
給予孩子自由,但要在他們的自由中注入一點紀律。
巴倫斯・勃希
如何花錢
向母親爭取零用錢,動機來自有想要買的東西,它可能是零食、點心,也可能是漫畫、玩具。母親通常不太會過問我們把錢花哪去了,但她不喜歡我們買零食點心,覺得這樣會影響正餐的進食,所以我們總是偷偷摸摸的,除在房裡吃著科學麵配冬瓜茶。
母親並不會阻止我們買少年快報,對她來說,孩子們願意閱讀都是好事,只是偶爾會叨嚷著買回來的漫晝太過佔空間。我們會把不再翻看的漫畫拿去二手書店賣掉,或賣給每週騎著三輪車收購資源回娮的阿伯。
那時流行郵購,具體流程我已記不太清楚,總之就像現在的網路購物,只是我們是看著一本本紙本型錄,記下要買的商品代號,付費後等著郵差把貨物送達。一陣子之後,我們發現郵購買的東黑好像都沒能真正派上用場,覺得浪費錢,那些錢可以我們做手工賺來的錢,不能亂花。
我有時會想,如果小時候的零用錢是無償獲得的,是不是更容易放縱自己購買一時興起的物品或玩樂?想著想著,突然覺得,與其教孩子存錢,更需要教孩子如何花錢,協助孩子建立花錢與存錢的平衡觀念,孩子更能懂得如何駕馭金錢,不致於成為金錢的奴隸,那就更美好了。
比如說,當孩子拿到 100 元時,他們可能會想要買零食、買糖果,這是很正常的。我們不需要過度干預,而是可以陪著他們去買東西,並在旁邊給予指導。讓孩子學會留意商品的有效期限及營養成分等細節,並佐以健康飲食的概念,如此便在無形中培養了孩子注重細節的習慣。
教育孩子,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喚起他們的創造力。
愛因斯坦
由花錢引導存錢
除了零食點心的花費之外,孩子們會發現有其他更想買的東西,比如玩具或飾品,而這些東西的價格超出零用錢的額度,此時就是引導孩子存錢的最佳時機。我們可以和孩子們討論,試著存下一部分的零用錢,這樣才有機會買到更想要的東西,有誘因的存錢通常較能持續下去。當孩子感受到存錢所帶來的力量時,就能理解存錢的目的。
在孩子存錢的過程中,有些小孩可能存了沒多少錢就把錢花掉,或者選擇待在小確幸圈圈裡,沒有開始存錢。此時我們可以給予一點鼓勵性誘因,比如孩子存多少錢,大人就加碼再存多少錢。當孩子存了 50 元,發現存筒實際是 50+50 元,更有動力可以開始或繼續存錢計畫。
- 延伸閱讀:總是存不了錢?儲蓄險幫你擺脫月光族的宿命
金錢不是成功的終點,而是實現夢想的工具。
華倫・巴菲特
結語
透過給予孩子零用錢,引導他們如何存錢和花錢,不僅是學習理財能力,更是在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和自主思考,像是釐清「想要」與「需要」間的差異。
而經由存錢過程所換取的物品,因為是孩子自己存下來的錢,就像我小時候做手工賺的錢一樣,有著「自己努力」的意義感,就更能珍惜買來的物品,或者是在花錢時更冷靜地思考:「要把錢花掉,或是繼續存更多的錢?」如此更能加強孩子們對金錢的駕馭能力。
訂閱闆娘電子報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與你分享這一週生活的美好,同時提供本週精選文章連結,讓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更快地找到主流文章傳送門。也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專頁及 Instagram 接收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