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說:「上次不是說過了? 為什麼教那麼多次還不會!」
主管說:「為什麼你做事總是拖拖拉拉?」
同事說:「你又遲到了!」
這些話語在職場上並不陌生,我們可能曾聽到別人這樣說,或者,自己就是對話關係的其中一方。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將這類含有評論、貶斥、責備的語言,稱為「暴力語言」,他以狼作為象徵動物,用長頸鹿來代表可以同理他人的「非暴力語言」。
在人類與 AI 共存的世界裡,同理心會是無價之寶,它能夠察覺、體會他人的思緒與感受,共同合作並建立關係,這是至關重要的能力。
微軟執行長薩蒂亞.納德拉
狼的溝通,長頸鹿的溝通
什麼是狼的溝通?什麼又是長頸鹿的溝通呢?《狼的溝通,長頸鹿的溝通》作者瑟蓮娜說,狼控制欲跟攻擊性都很強,習慣自我防衛,什麼事都要爭輸贏,是暴力語言的代表。長頸鹿則有更高、更廣的視野,擁有強大的同理心,願意聆聽與包容他人,是非暴力語言的象徵。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指出,人類的天性友善,但從小在家庭、學校教育習得的說話方式,時常把會傷害自己和他人的話語掛在嘴邊,不小心變成了「狼」。我們在職場裡可以見到這類的狼語表達方式:
- 開會的時候有人岔題,這時有人說:「你每次都不按會議流程走」,狼的語言就是用指控的方式來指出對方的錯誤,再加上「總是」、「每次」等字眼,為對方貼標籤。
- 公司臨時接了緊急的案子,需要大家加班趕工,會有人說:「我要接小孩、照顧小孩,沒辦法配合加班。」這種用外在的因素來強調自己的身不由己,是狼語的特性之一。
- 在討論新人作業 SOP 的會議中,資深人員提出了相反的意見,老闆聽到後氣急敗壞地說:「你如果不想配合就給我出去!」這種依靠權勢,透過命令跟威脅的語氣,讓對方因為恐懼而屈服,是狼的表達方式。
- 部屬出現遲到或其他拖延的事件,主管會質問部屬:「準時上班(或交件)是你該有的工作表現,你為什麼做不到?」
長頸鹿的表達方式是則是融入非暴力溝通的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及請求。同樣以前述的例子,長頸鹿的溝通方式就會像是:
- 你上次開會時也有臨時提出議題,開會需要的就是大家的參與互動,我們是否可以先談好這件事,再討論你提出的議題呢?
- 如果在公司加班,小孩就無人接應照料,幼兒獨自在家是很危險的,我會很擔心。我可以改明天早點進公司處理嗎?
- 你的方式很符合你的工作模式,但是現在是討論大家都可以上手的 SOP ,我不能同意你提出的方式,因為公司新進人員沒有資歷經驗可以靈活運用你的方式,你可以站在新人的立場來思考這件事嗎?
- 我注意到你這周有二天的時間遲到,當你進入會議室時會影響會議的進行,對於這樣的狀況,你有什麼調整方式呢?
非暴力溝通四步驟
非暴力溝通有四個步驟: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首先,是不帶評論或判斷的觀察當下的情況,客觀地陳述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再來,辨識自己在觀察到這些行為的感受,像是憤怒、恐懼或傷心難過…等等。接著,思考是哪些價值觀或需要,讓我們有這樣的感受。最後跟對方提出請求,並說明希望他可以回應哪些具體行動。
- 一、觀察:不帶評論或判斷,客觀地陳述別人做了什麼、說了什麼。
- 二、感受:陳述自己觀察到這個行為的感覺,是感到傷心、害怕,還是憤怒?
- 三、需要:思考是哪些價值觀和渴望,讓自己產生這種感受。
- 四、請求:希望對方透過哪些行為來豐富你的生命?
觀察、感受、需要及請求這四個元素,不僅要融入在自己的表達裡,我們也需要觀察及理解暗藏在對方表達下的訊息。非暴力溝通並不是單純的「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事實上,非暴力溝通更傾向於「不處理情緒,而是從情緒裡找出彼此的需要。」
我不能決定自己會聽到什麼,也不能決定對方怎麼回應,但我能控制用什麼方式回應對方,所以一切決定都在自己。
用感謝取代讚美
平時說話時,我們都是怎麼表示讚賞之意的呢?大多都是「好厲害」、「你好棒」或是「我覺得這件事你做的很好」之類的句子吧?!
如果可以在這些讚嘆句之後加上實際上的觀察,這些讚賞的言語更能打動人心。我原以為表達讚賞這樣就已足夠,但作者在書裡的觀點讓我腦洞大開。她說:
在我們平日慣常聽到的「讚賞」裡,我之所以獲得令人開心的誇獎,是因爲我達成了對方的要求與標準。對方以他自己的標準衡量、定義並評量我是否做「對」或「錯」,或是我有多「好」或多「差」,並且以一種彷彿客觀的口吻表達出來。
想像一個情境:小男孩把自己的房間收拾得很好,大人的我們會很直覺地誇獎他:「你好棒,把房間收拾得那麼整齊。」在這個讚美的過程中,顯示小男孩收拾房間這件事符合了大人的期待,而大人給予了看似「客觀」的讚賞。
男孩是不是真心想要做這件事呢?或者他覺得房間整潔很重要嗎?這些事似乎變得不重要。
也就是說,小男孩整理房間這件事不一定是他想要的需求,但為了想獲得更多的讚賞,於是他便會做出更多符合他人標準與期待的事,好得到更多讚賞與肯定。
衍生而來的,是男孩為了得到讚美而配合對方行動,那行動背後的動機並沒有他真正的需求,自然就不容易為自己做出的事承擔責任,而他自己也不是個自由的個體。
更糟糕的是,讚美之後可能還有但書,比如:「看你把房間收拾得多好,真是太棒了,今晚你也可以時間到就乖乖上床睡覺,對不對?」
當讚賞被當成了「賄賂」,會讓人更努力地滿足對方的願望時,他人的標準對當事者造成的不適感就更大了,因爲這種「讚賞」或「獎賞」是刻意製造的。
如果別人對我們的讚賞不是真心地要讓我開心,我們的喜悅就會打折,對自主、正直、釐清事由與信賴對方……等等的自我需求就會興起捍衛之心,因為在這段關係上,我們並不是平等的,而是對方在上、我們在下的階級關係。
而這股對需求的捍衛之心,就會讓我們用狼耳接收對外的資訊,會讓我們覺得他人良善的建議是在指責我們的不足;又或者狼耳朝內,將自己的存在定義為迎合他人、討好別人的價值上。
作者提出用「以我為出發點」的形式,透過「觀察」具體陳述對方完成的事情,再說出自己對這件事的「感受」,經由對方的作為,滿足了我哪些「需求」。
比如大人可以對小男孩說:「我很高興你把房間整理的那麼整齊,這樣我就不用花時間整理你的房間,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做其他事。」在這樣的句型結構上,很自然就會在句子的最後加上「謝謝你」這個感謝詞來結語。
超能力算什麼?同理心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能力。能夠理解他人,這才是最重要的能力。
韓劇《Moving 異能》
結語
狼與長頸鹿各有自己的表達與理解方式,但在現實中並沒有純粹是狼或純粹是長頸鹿的人,這兩者說話方式是我們在不同情況下,面對不同的對象,會以不同的比例所展現的溝通風格。
我們天生就會使用以支配與評斷爲主的狼語,追根究柢,正是狼語思維在掌控我們,因爲我們從小就生活在形塑我們狼語思維的語言世界裡,包含原生家庭、學校及社會。
要從狼耳狼語轉換到長頸鹿模式,需要透過大量練習。由於慣性思維的緣故,練習起來並不容易,光是不帶評論與情緒的觀察,就十分具有挑戰性。
雖說難,但我也從實作過程中發現,單單是觀察這個步驟就能讓溝通更順心許多。留點餘裕,好好觀察自己,一旦我們把自己理清楚了,看到別人在表達情緒時,我們就能理解對方內心的無助,串起與他人之間更真實的聯結。
我們擋不住海浪,但卻能學習在浪頭上衝浪。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不定時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並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找到文章傳送門。(歡迎追蹤 FB 及 IG 接收最新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