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目標與享受過程,孰輕孰重?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達成目標與過程經歷,孰輕孰重?」,這沒有一定的答案,甚至可以說,二者根本無法比較。雖然如此,一般人多傾向於將心力放在目標上,先有目標,再找方法來達成目標,過程便由中產生。

再過一週,就邁入 2022 年倒數第二個月。這段期間,是企業緊鑼密鼓進行 2022 KPI 檢視及設定 2023 目標的時候。工作如此,個人亦是。

陰雨的天氣總能讓我紛亂的思緒得以停歇,我趁機思索著 2023 目標設定這件事,覆盤 2022、展望 2023。此時,發現自己看待人生的維度不同了…

目標的定位

為什麼一定要設定目標呢?可不可以換個方式,問問自己在 2023 年想做些什麼?是「做些」什麼,而非「完成」什麼,或「達到」什麼。

有句話說,路對不怕路遙遠。只要不偏離理念,在條條大路通羅馬的大環境裡,終也能走到想去的地方。這是不是跳脫關於目標的思考框架?

目標有什麼重要性?目標很重要,不然會不知要往哪裡去。就像住台中的我走出門後,沒有目標就不知下一步是哪裡,要左轉要右轉都無從決擇。套用在目標設定上,常見的邏輯是,先搞清楚自己要去哪兒,然後再出發。

比如設定了去台北找朋友喝咖啡,此時大腦會開始搜尋抵達台北最近或最快的路徑,再依自身的資源,決定是開車、火車或高鐵,或是搭飛機。只要我肯出發,不要去其他地方,全神專注的,在沒有任何意外的前提下,最晚三小時,我就能抵達台北與朋友喝咖啡。

每年的目標設定,就是釐清自己要去哪裡,找出最快方式,依資源不同而往目標前進。越快越好。

如果不要這樣做呢?或者,除此之外,還有沒有別的方式?當我心中始終惦記著台北有個朋友,要跟他喝杯咖啡,但不將之列為我啟程的目標,我會怎麼做?

每每去恆春,總是挑選豔陽高照的夏日前去,在墾丁戲水,我未曾見識落山風的威力。我可不可以不要一出門就依慣例的往北行進,而是往南走去拜訪落山風?然後再依當時想經歷的景點或體驗,決定往哪兒前進。

只要我始終記得要跟台北的朋友喝咖啡的這件事,往北往南、走路開車,總會抵達台北、喝到這杯咖啡。不同的是,生命經驗不同了,更有可能見識到過往思維所看不見的景色。

達成目標 vs 經歷過程

我問自己:「我想要在 2023 年經歷些什麼呢?」在與自己對話的書寫裡,我發現有些過程只要走著走著,目標就能順勢的達成。

達成目標

回想起初入保險業那時候,因為沒有底薪,加上一時沒能適應太爽快的自由、自律能力沒跟上職涯的變動,好一陣子經濟總是拮据。

我開始認真的設立收入目標,為了達到目標,我要達到多少業績?有什麼商品策略?誘人的開門話術是什麼?要找誰?上哪找人?…

我汲汲營營的達成目標,帳戶裡的數字增長拂去了經濟拮据帶來的不安,但快樂呢?的確,在每件 case 成交的當下,我是興奮雀躍的,而緊接在後的念頭是:下一個目標是誰?下一件 case 在哪裡…

如此過了幾個月,收入穩定了,我也在自由與自律的天秤間找到了平衡點,卻發現,不懂得什麼叫「生活」,也發現「人際關係」變成了「客戶名單」。好聽的說法是:「客戶都是我的朋友」,真相卻是:「朋友都變成了客戶,那些還沒變成客戶的朋友,不是被列在下一個拜訪的名單上,就是他已被槓掉、不在任何名單上。」

我開始討厭起自己…

忘了當時是什麼契機轉念的,或許沒有什麼所謂的契機,只是單純收入平穩了,在工作作業中不再以達成目標的主要考量。

享受過程

轉念後的我在面對客戶時,想的不是達成目標,不是成交、不是業績、不是收入,很純粹運用所學的專業,協助客戶找出擔憂與問題,進而提出解決方案,在保費與保障之間,取得符合當下需求的平衡點。

這段過程外表看來跟往昔談 case 沒什麼不同,差別只是感受,不僅是我,客戶也是。

以前,是衝勁十足的使命達成目標;後來,是隨順因緣的做著該做的事,自然而然的達成目標。
以前,我是業務;後來,我是顧問。
以前,與客戶是對立的關係;後來,與客戶是同一陣線的關係。

工作如此,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寫作興趣上。

跳脫思考的框架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目標上時,自然而然的就會把在做的事套入目標中,寫作就是如此。因為喜歡寫作,於是目標設定了寫作的更新頻率 — 是要日更、週更還是雙日更?也設定了文章字數的目標 — 短文、千字文或是二千字以上的長文?

曾經單純享受沈浸在寫作心流的我,會因為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就很自然地寫些什麼。

當寫作成為目標時,我開始為寫作這件事做了許多規畫,比如排定寫作時段,比如刻意地去看些什麼、聽些什麼,來搜集寫作題材。

就外人看來,我的生活沒什麼不同,是個喜歡閱讀寫作與追劇的保險業務。但我很清楚,一切的努力都為了達成目標,甚至因此在文章未更新前,對於追劇、發呆讓腦袋放空的事,竟浮現罪惡感。

不可否認的,為了達成關於寫作的各種小目標,寫作量增多、閱讀量增多,連帶網站的流量、粉專追蹤數都跟著明顯的增加。然後呢?

緊接在後仍是目標,除了寫作的更新頻率與文章長度,我開始著眼於後台各類數字的拉抬,然後為了這個目標,嘗試各種提高曝光率的方法。

整體而言,寫作因為目標化,成績更耀眼,功力不知不覺提升。但,我總是覺得哪兒怪怪的。

「我不快樂嗎?」「我哪有不快樂呀?」

讀者回饋說喜歡我的文字時,我是快樂的;網站流量一天比一天好時,我是快樂的。因為常寫作,處於寫作心流的時段增加了,心靈感覺更充實。這當中的過程雖然或多或少有壓力,但我的確享受到了快樂的成果。

那麼,哪兒不對勁呢?

回顧保險菜鳥的那段經歷,我找到了關鍵:「因為起心動念不同。」即使過程看起來沒什麼不同,結果也大致雷同,但心的感受不同。

一個是積極躁進的,一個是平靜祥和的。

為了尋回平靜祥和的心境,我必須打破慣有的思考框架。面對明年的目標設定,提問由「2023 年有什麼目標呢?」改為「2023 年我想做點什麼?」。這個「做點什麼」,可以是小小的滿足口腹之慾,也能是大大的將人生使命與理念相結合。

  • 我喜歡寫作,所以寫作是 2023 年要做點什麼的清單之一,但不是設定寫作目標。
  • 我喜歡閱讀,所以閱讀是 2023 年要做點什麼的清單之一,但不去計算讀了多少本書,或要讀多少本書。
  • 我喜歡分享,所以分享是 2023 年要做點什麼的清單之一,以粉專貼文的分享管道來說,不介意觸及率的高低或追蹤人數的多寡。

結語

當焦點放在達成目標時,是為目標而活,一個目標接著一個目標。把焦點放在過程時,是活在體驗感受中,過程就是成果。

曾有人說,興趣就讓它是興趣,不要變成工作,因為變成工作的興趣就不再那麼讓人快樂。我想,那正是因為過去享受興趣的過程在變成工作之後被忽視了,取而代之的是目標設定,然後全力以赴、主動積極、正面樂觀的想方設法的達成目標。

以目標為焦點,讓人變得像個機器人,感受不到自在人性的流動。

目標與過程無法一刀切割,當我們習慣於舊有的思維與行動時,還有其他選項是被忽視的。或許還有別的選擇,或者是思考目標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你還是可以如舊的設定目標,在想著如何達成目標的時候,先忽視效率,回到人性、你的心,問問自己:我想要怎樣的過程呢?

你設定好 2023 的目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