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成績,不是學子的唯一重心:收入,不是大人的首要考量

by 于真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在森崎書店的日子》有段描述是這樣的:

主角貴子去神保町找多年未見的悟叔,她站在十字路口的號誌前,「環顧四周, 沿著整條大馬路(也就是悟叔所說的靖國路)的兩邊幾乎都是書書店。不管向右看還是向左看,滿眼盡是書店。

通常一條路上只要有一間書店就夠了,可是這裡的店家絕大部分都是書店。有像三省堂、書泉等引人注目的大型書店,也有逕自散發獨特光彩的小型二手書店,而且櫛比鱗次的陣仗,顯得很有魄力。對面水道橋一帶蓋有許多大型辦公大樓,反而給人格格不入的強烈感覺。

我側著頭和一群午休時間出來用餐的上班族一同穿越過十字路口,走在書店林立的大街上。然後順著悟叔告訴我的地址,途中轉入名為櫻花巷的小路。裡面當然也是開滿了一間又一間的二手書店。我在心中喃喃說道,這裡簡直就是二手書樂園嘛!

青春裡的手足與書店

看到這樣的描述,感覺靖國路是條讓人嚮往的街道啊。

小時候,還不那麼理解閱讀樂趣的我,假日會偕著妹妹與小弟搭公車去台南火車站旁的北門路逛逛。那時的北門路,書店很多,就算不是緊鄰而開,也是三小步一間、五小步又一間的盛況。

與其說是逛書店,不如說是逛文具店或錄音帶店。那時小一點的書店單純就是書,且都有參考書,長大後我才知道,那是賣二手教科書相關的書店。

像南一書局這類有規模的的書店,商品琳瑯滿目,是我們會久待的地方,有文具、設計文物(像是造型桌燈、相框⋯等),還有錄音帶。最讓我雀躍的是海報區,除了大圖輸出的海報,還有小小像投幣式區間車票大小般的小書籤🔖。書籤上的人物個個不是美、就是帥,即便上頭的人不是偶像,也覺得賞心悅目。

那是一段讓我十分珍惜的回憶,是小時候與弟弟妹妹最豐富有趣的往昔童趣。上了國中之後,除了早自習及第八節之外,課後還有星期一四及星期二五的英文數學補習,我的生活重心變得單一,就是把書讀好,目標是在高中聯考拼上省南女,最差也得是家齊女中。與弟弟妹妹的互動交集變少了…

我能明顯感受到弟弟妹妹的孤寂,卻也愛莫能助。上了國中的他們,在同學霸凌排擠間,逐漸與世界脫節,成了大人口中放牛小孩,用叛逆的舉止書寫他們的青春。回首他們那段國中歲月,仍有股痛心感。而一切,似乎都回不去了?!

出嫁為人妻、為人母、為人媳的妹妹在遇到煩心事時,無論是生活中或職場上,她都會找我說說話。小弟與二位姐姐則是徹底失聯,雖然他是目前唯一與我同戶籍的家人,除了知道他與我生活在同一座城市裡,其他的全然一無所知。

「沒消息就是好消息」,每當想起離家失聯近 30 年的父親與不再互動的小弟,我總用這句話來寬慰自己。然後將情感羈絆甩在身後,繼續專注在手邊的待辦事項上。

(ㄟ⋯⋯離題了!一定是午后小酌的酒精在體內發酵的緣故 😏)

功課不好其實是一種解放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提到:「 功課不好其實是一種解放。 它允許我們走不一樣的路。學習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親近各種領域,去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回到學習的本意,從這個角度去回應作業和考試,橫豎我們不是考高分、進名校的料,那麼至少為了自己而學習。

對於這樣的論點,我是很認同的。國一下學期,母親跟我說,她只有能力栽培一個小孩升學讀書。家裡四個小孩,屬我最認真讀書,是那種會課前預習、課後複習的乖寶寶。哥哥很少靜靜地坐在書桌前讀書,書桌也凌亂不堪,但他的學業成績不錯,嚴格來說還比我好很多。加上家族世代傳承的重男輕女觀念,母親的話就是跟我說,即便我考上第一志願的省南女,她也無力供應我上學。

這番話乍聽之下似乎對於認真讀書的我是很不公平的,但我卻因此得到解放。資優班裡的大考小考與課後補習,著實讓我喘不過氣,加上那時我被「白血球過多」的疾病纏身,三、五天就得去高雄挨針,能夠放下升學這個擔子,對我來說是件好事。

「不讀書,做什麼好呢?」我開始盤算起怎麼賺錢的這件事。於是我更用力的當個好學生,因為第一名可以學雜費全免,二、三名能學雜費半免,少了這些學雜費支出,是變相的增加收入。除此之外,好學生更有資格還爭取其他的獎學金。

除了獎學金,還能做什麼呢?我嘗試過去小北夜市的火鍋店打工,結果一天就被畢業了,店家發給我當日薪資後跟我說我手腳太慢,明天不用來了。我也覺得自己好辛苦,更同理媽媽工作上的辛勞,那時的她,總在自助餐或便當店工作,不是負責炒菜,就是負責洗碗。

勞力賺錢太辛苦,我把賺錢的腦筋移轉到稿費上。我開始苦背古人佳句,在論說文當道的國中歲月裡,靠投稿南市青年賺稿費。再為賦新詞強說愁般的寫風花雪月的抒情文,投稿中華報社的副刊。比起在火鍋店跑場洗碗,稿費收入顯得輕鬆又優渥。寫作能力就是在那時養成的,它不是我的天賦,單純是國中生的我唯一能練出招式的賺錢技能。

一直到高中聯考結束,班導師才知道我根本沒報考高中聯考,而且還是國一就做好的決定。她跟我說她很生氣,因為我是班上有機會上省南女的學生。在那個年代,學生的升學成果對老師來說,是壓力也是榮耀,我的拒考讓她少了誇口驕傲的機會。升學至上的風氣,從學生、家長到學校,每個環節都難以不沾染。

如果媽媽跟我說:「妳放心,我就算賣血也會供妳繼續讀書。」那我的人生是什麼樣貌呢?除了打針吃藥,還有課後補習,加上學校的大考小考。前三名的學雜費減免優惠應是可以手到擒來,但我就沒有機會去火鍋店跑場洗碗,更無法發現寫稿這個收入管道,也沒有練就文筆的實作機會。

有時會想,媽媽的那番話要是說得更早一點,我與弟弟妹妹的互動,是否可以如同小時候那般,可以繼績形影不離的玩樂與搞怪。千金難買早知道,在人生這條單行道上,我們只能往前走,無法回頭重新選擇。也正因只能往前走,如果生活重心還只是單一的成績或收入兩大類標竿,人生未免也太單調無趣。

觀點想法

有人問:「《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這本書適合年紀不年輕的人閱讀嗎?」

這本書封面上雖說是寫給「年輕的你」,但我覺得書裡的很多觀念更適合即將成立家庭的蜜月夫妻、家中有學子的父,以及在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的教職人員們。如同「閱讀人」說的,改變一個大人就能改變一個家庭。不年輕的我們若能透過閱讀此書而被影響啟發,更能協助在體制下生存的孩子們,看到更寬廣的天空。

究竟來說,孩子們的社會歷練有限,書中文字融入了作者的生命歷程與體驗,而這些是孩子們所未曾經歷過的,感受上並不那麼深切。閱讀時的他們或許覺得不安被安撫了、壓力被釋放了、心聲被聽見了,但合上書後的轉身,他們面對的是依舊是那個體制,依舊是難以動彈的刻板觀念,若是拿書本的內容來與之抗衡,說不定還會換來「不要看些子虛烏有的書」的駁斥。

就猶如在作者在學校演講時,那個提問「存多少錢才可以較放心地放棄正職,開始自己的夢想生活?」的高中生,就很有可能在轉身之後,便忘了問題的核心是「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而非「存多少錢」。因為根深蒂固在他腦海的,可能是對金錢的追求與焦慮,可能是工作必須能有顯親的效果。那些觀念,是孩子們睜眼就已被融入 DNA 的印記,靠一場演講或一本書要能讓孩子們更安心有自信地認識自己,力量有限。

如若是家長或教職人員被影響,那就不同了。這些成年人因為有了自己的生活歷程,更能理解與想像體制外的世界,當他們的心開放了,孩子的視野也能變得寬闊。總的來說,這是本為了父母、為人師表及年輕人,都該入手一讀的書,更是一本適合當作親子讀書會的選書。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封面設計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封面設計-霧室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不定時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並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找到文章傳送門。(歡迎追蹤 FB 及 IG 接收最新動態)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