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雞眼讓你寸步難行?出動雞眼精油消滅它。

by 夏離

整理相簿時,看到去年暑夏時的雞眼相片。那時拍照純粹只是想記錄雞眼的長相,才可前後對照症狀是否有緩解。先說結論:長雞眼不用求助皮膚科冷凍療法,天然精油就能消滅它。

雞眼精油

那天晚上,覺得腳底怪怪的,像是鞋內有沙石艘的異物感。抖了兩下室內拖鞋,異物感仍在,我不以為意,如常進行晚間例行作業。晚上十點多,靠躺在床上睡前閱讀時,腳底傳來刺痛感。對,就是腳底沒有接觸任何地方,但傳出了痛感。我查看腳底,疑惑著腳下的這坨小肉到底是啥東東?出動 Google 相機,谷大哥說,它是雞眼。

不速之客——雞眼太太

在臉書上發動態,留言多數叫我去皮膚科冷凍治療。心想:那也得等明天皮膚科開門,還得煩惱要穿什麼鞋去就診。就在我 Google 皮膚科資訊時,LINE 傳來訊息說:

「那是病毒疣,不要輕忽它,一定要去皮慮科就診,不然會傳染擴散。之前長過一次,去冷凍治療好了,過沒多久又長一次,皮膚科醫生說,那是病毒殘留在鞋上,叫我別再穿那雙鞋。我是沒換鞋啦,治療期間洗了鞋,繼續穿。以上是我的經驗,供妳參考。」

我在這串訊息裡擷取到關鍵字:「病毒疣」,很快的聯想到精油。想起每次認識各精油,其作用大多有「抗病毒」「抗細菌」之類的字眼,既是如此,精油就足以對付腳底這坨病毒疣吧!我立馬調了瓶雞眼精油,直接抹在雞眼上。

  • 雞眼精油配方:15ml 基底油 + 2 滴牛至 + 2 滴百里香 + 2 滴茶樹 + 1 滴丁香

上述精油除茶樹較溫和外,其他都是酚類精油。酚類精油的特性是強大的殺菌力,對皮膚的刺激性高,一定要稀釋使用。精油調配好後,先在手腕內側試一小滴,若有刺痛或灼燒感,就再加基底油稀釋。

我與雞眼的故事

這並不是第一次長雞眼,回想與雞眼的緣起,要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約莫是小學高年級或國中時期吧,腳底長了個雞眼。現在回想起來,搞不清楚那時怎麼知道那是雞眼呢?只記得全程都沒去看過醫生。(沒有健保的年代,看醫生是貴三三的事。)

我已記不得當時在腳上抹了什麼,總之,它很快就好了,但過沒多久又長出來。第二次長出的雞眼比第一次的大,抹了藥也不見起色,雞眼被摩擦碰觸時很不舒服,我貼上了媽媽從藥房買回的「雞眼 OK 繃」。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還是「雞眼 OK 繃」發揮效用,不適感減輕許多,正以為成功地讓雞眼「一步一步踏入死亡的界線」時,新雞眼出現了,小小的不只一顆。

鄰居陳媽媽說:「那顆雞眼是母的。」蛤?!雞眼也有分公母?!

陳媽媽有模有樣的說,雞眼有分公母,母雞眼上有顯而易見的「雞丫目」,公的沒有,母雞眼會生小雞眼,治療小雞眼前,一定要先殺死母雞眼,不然雞眼還是會一直長出來。

我們哪分得出來雞眼的公母呢,也沒有別的作戰策略,只有貼「雞眼 OK 繃」這一招,但似乎不見效果。雞眼帶來的不適感愈來愈強烈,此時,發現另一隻腳也出現了雞眼…Oh, MY GOD!

陳媽媽一慣淡然的說:「就說要先殺死那個母雞眼啦,不然會一直長出來。」

父親拿出了他的法寶。

至今我還是不知道那白白膏狀的藥劑是什麼,只知道沾到它會很痛,父親曾用那藥劑企圖幫我點掉臉上的痣,我痛得好幾天不跟父親說話。聽妹妹說,她高中時曾去看皮膚科要點痣,皮膚科醫生幫她抹的,就是父親放在禁區的白色膏狀藥劑,抹上後皮膚有灼痛感。

離題了。總之,父親的法寶就是一種具腐蝕性的藥劑,會侵蝕皮膚。因為會痛,我只肯讓父親在「母雞眼」上動手腳,反正它本來就很痛了,大痛小痛而已。

父親的法寶起了作用,我終於擺脫難纏的雞眼。

覺得這段往事還蠻有趣的,在當時看醫生很貴的年代,在民智未開的年代,在資訊不足的年代,具傳染性的病毒疣在口耳相傳中變得有生命力,各式各樣的民俗療法也有其擁戴者。那曾是長輩們的歷史經歷,在長輩們心中是具可信度的,所以當聽見長輩不聽醫囑、迷信偏方時,我其實是能理解他們的。

又離題了…雞眼到底是什麼呢?請 Google,在此就不複製贅述了。

「妳那次的雞眼是公的還是母的?」朋友突地提問。我想,是母的吧,因為在精油調理過程中,的確又出現了第二顆雞眼。下一頁,我將附上相片,是雞眼在精油塗抹下的歷程變化,因為是腳丫丫圖,沒那麼美觀,不介意再到下一頁看喔!

精油醫藥箱

家裡有精油的好處是,遇上某些狀況時,精油就能派上用場。最常見的意外狀況是割傷,或煮菜時被油噴到😣。平時最常用到的精油是薰衣草及薄荷,都是在頭痛時閃亮登場的,當頭痛連精油都沒輒時,才會吃止痛藥。

精油的揮發性高,只要配合適量的飲用,24 小時內就會被人體代謝出體外,也沒有其他有的沒的副作用。人人家裡都有醫藥箱,而我的醫藥箱就是精油木盒。

📣 加 LINE 了解更多精油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