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著孤島的女孩》在故事中學習野外求生的有趣知識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知道這本書,是「獨角獸靈感圖書館」節目中「山鹿自然工作室」李後璁的推薦書籍。李後璁說這本書他是在上廁所時看的,因為太好看,人一進廁所就許久都沒出來,就這樣坐在馬桶上把書看完。這樣的推薦說明太有趣,讓我不禁好奇它到底有多好看。

書本已絕版,我在圖書館借到了它。在網路上查找書籍時,才發現原來它是適合 11~14 歲青少年閱讀的選書。

故事提要

從書名可以知道,這是描述女孩在孤島上的故事。故事的主人翁名叫歐麗兒,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裡,父親平時很少與她互動,她最愛的二個人是媽媽及妹妹莉玫。但媽媽在歐麗兒小時候駕車撞上一匹奔逃的馬,莫名其妙的不幸死去。

歐麗兒與莉玫由祖母照護,祖母把她們送去貴族學校受教育,在家庭教養上努力地將二個女孩調教成名媛淑女。歐麗兒不喜歡這樣的生活,她不喜歡穿洋裝,不喜歡噴香水,但她不敢反抗祖母,不敢有自己的意見,也不敢違逆祖母的規定。當她與莉玫聚在一起時,是她最開心的時光。然而,就在她去到夏令營的時候,莉玫在湖裡出了意外而喪生。

之前她萌生幾次逃家的念頭,但因為莉玫而沒有付諸行動,現在只剩她孤單一人,她開始著手計畫逃家行動。雖然是離家出走,但她選定的地方是她熟悉的地方,是一座她父親購置名叫「鴨島」的小島,島上有棟舒適的木屋。歐麗兒出發到夏令營前與莉玫最後交談時,莉玫才與她訴說能再次去鴨島度假的期盼。

可是一切並不如她所預料。當她抵達鴨島後,發現小木屋已被燒毀。然而她並沒有因此打消念頭的返家,而是找了處洞穴在鴨島上生活了下來。她在那兒度過了夏天與秋天,打算在冬天來臨前離開鴨島返家,但唯一對外的交通工具獨木舟卻在暴風雨中被摧毀。面對絕糧的帶來的飢餓與冬天帶來的冷冽氣候,她必須想辦法讓自己活下去。

自我否定與自我肯定

這個故事最讓我感動的,是原來自卑軟弱的歐麗兒,在自我否定的對話中,一次又一次的肯定自己、接納自己。在她害怕的時候、覺得不順利的時候,心裡總有一個「她」冒出來,對她說著否定的話語。

每個人心裡都有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這二種角色。在歐麗兒心裡對她說著否定話語的那個她,就是內在父母的聲音,那個聲音扮演著祖母的角色,除了否定與挑剔,也對歐麗兒說:「妳就是一個無法做自己的人」。

即便心裡內在父母的聲音一直否定著她,歐麗兒還是繼續她的叛離行為,讓自己成功地抵達鴨島。發現木屋被燒毀、無處可去的她,內在父母冒出來斥責她、否定她,她決定逃離可能面對的父親與祖母的斥責,執著的留在鴨島上。

閱讀這本書的同時,也閱讀李惠貞的最新著作《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李惠貞在寫新書時,曾發出問卷想多解表少年的想法,問卷的調對象是 12 歲~ 大學生,在回收的問卷中,有八成的表少年表示自己不開心。故事中歐麗兒祖母對她的教養,就猶如問卷裡這群被禁錮在體制下的青春靈魂,動彈不得。

《守著孤島的女孩》作者不曾表示人的成長要猶如故事中的歐麗兒在野外求生歷程,他不鼓勵離家出走的行為。他想表達的是,人的成長不是瞬間的事,是必須有所投入與付出心血才能獲得的。

就像生活在體制下這些不快樂的青少年,他們若想探索世界的另一個樣貌,就必須學習為自己的人生負責,比如:明白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物,或發現自己的天賦。而不是只會覺得痛苦,甚至有輕生的念頭,但對於自己想要的人生又不清不楚的,這樣對自己所處的境遇與心情,並沒有加分或助益。

歐麗兒在離家去鴨島前,並不知道等著她的歷程是什麼。她只是想離開祖母與父親、離開她不喜歡的夏令營及學校,而後的發展是她始料未及的,也讓她變得不一樣。

無用之用

書店的逆襲》提到無用的資訊是創意的來源。我想起在閱讀文學書籍或像《守著孤島的女孩》這類散文小說書籍時,總有人會問:「讀那些書有什麼用?」

人如果做什麼事、看什麼書都要追求實用或效率的話,那人生不是很無趣嗎?再說,如何斷定哪些資訊有用或沒用呢?

今年初夏的國際新聞裡,哥倫比亞一架載有 7 人的塞斯納 206 小飛機,在 5 月 1 日墜毀於卡克塔省熱帶雨林,造成機上 3 名成人死亡、4 名兒童失蹤。這四名兒童分別最大的才 13 歲,最小的只有 11 個月大,他們在失蹤 40 天之後被尋獲,全部都奇蹟般的生還。

4 名兒童的母親是原住民領袖,從小會教他們雨林知識與生存方式相關的技能,包含在野外時分辨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兒童們先是吃木薯粉,木薯粉吃完了就吃植物的種子,他們依靠著母親教給他們的知識,躲避了雨林裡毒蛇猛獸的威脅,成功地活了下來。

我猜想,在事件之前,兒童的母親並未料想到這些知識有機會派上用場,而是與孩子們分享大自然裡有趣的科普資訊,而這些資訊成為他們在空難後存活的最大關鍵。

目標設定與執行

回到歐麗兒的故事,她習慣在行動前先擬好步驟計畫,在逃家計畫裡她就是寫下了明確的步驟,依循著步驟一步步執行逃家的計畫。在鴨島上,大自然教會歐麗兒,完整縝密的步驟是派不上用場的,因為不知道計畫中的步驟是否能被順利地執行。她學會了先做一步,完成了一步之後再依實作的情形繼續下一步。

我可能錯了》書裡有段內容是這樣的:「 我們很少聽到有人說:「一切都照我想的樣子發展。」相反的,我們一生中擔心的大部分事情,都沒發生過。至於大多數確實發生的事,我們永遠都無法預料。 」

設定目標與計畫是必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有時過於縝密的計畫反而會成了一種自我設限,或是事情不按計畫發展時便束手無策。另外,謙卑的心態是不可少的,無論我們面對的是人或大自然,只有在謙卑的態度下,才能見到其他的樣貌,讓我們包容更多元的事物與資訊,及觀察到事物表面下潛藏的真正意義。

觀點與想法

在讀《守著孤島的女孩》前,我二刷了電影《浩劫重生》,都是與野外求生相關的訊息。我發現透過只有文字的描述,比起影像畫面更能發揮想像力的力量,這正是看似無用的文學最大的功用。

透過文字裡的人物性格,我們可以想像人際互動的情景,在文字描述的事物下,在自己的腦海裡編繪只屬於自己的畫面。現在體制下的教育、社會的「實用病」,過於偏重有用資訊的傳授,及實用技能上的教導,對於情感與情緒的疏導是欠缺的。

文學的作用,就是透過文字來激發我們的五官、情感及想像力,藉由融入角色及文字情節來拓寬自己的經驗領域。這就是文學的美好。

《守著孤島的女孩》最後用姆指漫畫的方式,傳授了在野外求生時可以吃什麼,如何在野外搭灶,可以住哪裡及如何求救的資訊,有趣的內容非常適合喜歡植物、大自然及露營的大小朋友及成人來閱讀。

註:
像芋葉正面滴上水珠時,水珠會取集成顆粒狀,就是可以吃的芋葉,比如:五年芋。
不可以吃的芋葉背面發綠,葉片正面的水珠會發散,比如:姑婆芋。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不定時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並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找到文章傳送門。

註:歡迎追蹤 FB 及 IG 接收最新動態,我也會在 Threads 上分享閱讀摘要。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