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本書是》談閱讀:說故事的童年與書櫃上的舊書

by 夏離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2 minutes read

《那本書是》讓人不自覺一氣呵成讀完的書,有幽默搞笑的篇章,也有直擊人心深處的情感橋段。

《那本書是》帶著既輕鬆又深刻的節奏,讓我在笑容與鼻酸中不知不覺翻完每一頁。它讓我回想起童年的記憶,也重新審視了與書籍的情感連結。

那本書是
那本書是
又吉直樹文,吉竹伸介圖
王蘊潔譯,皇冠出版

那本書是…說故事的童年

〈第三夜〉那本書,靠吃書籤慢慢長大。這則故事讓我的思緒穿越了時空,回到小學時候。

在《那本書是》的〈第三夜〉中,那本會靠「吃書籤」慢慢長大的書,帶我穿越時光,回到了小學的教室。升上三年級,告別了低年級最喜歡的女性級任老師,迎來男性級任老師。我不喜歡他,沒緣由的,卻也不討厭他,直到有一天…。

級任老師突然說:「我們來說故事吧,有沒有人自願的?」

一個同學上台講了個故事,嗯,是我知道的故事。另一個同學上台講了個故事,嗯,也是我知道的故事。然後就沒有人舉手上台講故事了。

再有一天,級任老師突然說:「我們來說故事吧,有沒有人自願的?」我立馬舉手。

從上次說故事之後,我觀察到同學們說的故事都是我聽過的(原來,我小時候就讀了好多故事書)。於是,我下定決心準備一個全新的故事——是大家沒聽過的。

我站在講台上,從經典日本故事的開頭講起,類似女鬼在燭火前拿下她的頭梳頭髮的故事,也類似小嬰兒被裝在竹籃裡放入河流裡裡老公公老婆婆拾獲的故事。到底是哪個故事呢,我其實記不清了,只記得我在原故事裡融入自己的想像力,編織出一個與眾不同的長篇故事。

故事很長,因為我腳站得很痠。我本來沒想要講那麼長的故事,但看著台下同學聽得津津有味的臉孔,故事便一直延續下去。

那堂課下課,有同學問我:「妳的故事書可以借我嗎?我想要看。」也有同學說:「妳的故事好長喔,可是很好聽。」

後來的一天,級任老師說:「我們請 XXX 給我們說故事好不好?」同學們熱烈鼓掌,我再次上台講故事。有時是故事書裡的故事,有時是自己編的故事。

思緒神遊至此,我才發現——啊,原來我從小就很擅長說故事。

回到書裡靠吃書籤長大的書的故事。愛書的好心人費盡心思買回了那本書,對它說:「這裡就是你的家。」然後就失去音訊。

朋友尋愛書人,找不到她。讀到「地上的血泊中,有一部分殘破的衣物。」,我覺得毛骨悚然。朋友聲聲喚著愛書人的名字,我跟著唸出聲,突然明白了什麼,噗嗉哧一笑。

那本書是,既恐怖又好笑的奇書。

那本書是…我與書櫃上的舊書的連結

讀到〈第八夜〉關於交換日記的情節時,我想起了張曼娟老師的小說〈我真的想知道〉——是國中生阿敏寫信給到澳州讀書的死黨佩佩的書信。兩篇故事共同點是青春學子的情誼,摻雜著大人世界的黑暗與複雜。

大學時期的我著迷於張曼娟老師的書,這些書伴我走過二十餘載,雖然它們幾乎成了書櫃上的裝飾品,但在每年年終大掃除時,仍是被留了下來。

書是什麼呢?《那本書是》串起了我與書櫃上的舊書的連結,讀完了《那本書是》,還讀了《喜歡》1裡的〈我真的想知道〉。

結語:那本書是屬於你的什麼書?

《那本書是》的簡介以「有一位愛書的國王…」開篇,最初我對這樣的敘述並不感興趣,但幾位我欣賞的朋友極力推薦,才將它列入書單。沒想到,這本書竟然悄悄地征服了我的假日午後時光,一讀就停不下來。

《那本書是》像繪本、像故事書,又像短篇小說,卻又與眾不同。它不僅是一個愛書人的奇幻故事,更是一座橋梁,串起了我的童年回憶與與書籍的羈絆。

或許你也會在閱讀它的過程中,找到屬於你與書的獨特故事。來讀讀《那本書是》,看看它會喚醒你的哪些回憶吧!

如果你也對書籍與人生的連結有獨特的見解,歡迎訂閱我的電子報,或在「聯絡夏離」頁面留下訊息,一起探索更多有趣的閱讀體驗!

  1. 喜歡》,張曼娟著,皇冠文化 ↩︎

🌼 本文同步刊載於「閱讀最前線」。


訂閱電子報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

Intuit Mailchimp

📣 有悄悄話要對我說嗎? 👉 聯絡夏離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