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在哪讀到這樣一句話,被隨手記錄在紙上:
世上一定有其他與你合拍的人,為什麼要與相處起來不愉快的人共事呢?
這句話乍聽似乎有道理,但若深入思考,若只與「合拍」的人共事,豈不等於讓自己留在舒適圈內?是否反而限制了成長的機會呢?許多成功人士的故事告訴我們,與不同的人合作,往往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新與啟發。

三類不宜磨合共事的人
單憑「相處不愉快」便選擇分道揚鑣,可能過於意氣用事。我們該如何判斷是單純的不合拍,還是根本不宜共事的對象呢?以下從情商、學習態度及心態三個層面進行分析,遇到以下三類人時,便不需勉強自己繼續共事。
一、情商低
共事時,若對方情緒暴躁易怒,溝通便會變得困難,甚至會讓人也感到緊張焦慮。這類人通常會將責任推卸給他人,缺乏信任,與他們共事有如拔河般,難以進展。
另一類情商低的人則是「玻璃心」,常常感到委屈或沮喪。每當面臨不同意見時,他們不會嘗試尋找共識,而是訴說自己的傷痛。與這類人共事,時常需要安撫他們的情緒,令人倍感壓力。
無論是易怒型還是易受傷型,這些情緒表現往往帶有情緒勒索的意味,使得共事的氛圍變得緊張。
於這類人,嘗試建立有效的溝通策略,例如在平靜的環境中進行討論,可能有助於減少衝突。此外,學會保持距離,避免被他們的情緒波動影響,也是維持工作效率的關鍵。
二、拒絕學習
「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句話適用於人生的各個階段。離開學校後,學習並未終止,工作中的專業技能、人際溝通與管理能力等都需要不斷精進。然而,有些人一旦踏入社會便停止學習,這類人往往情緒管理也不佳。相反地,勤於學習的人即便偶爾情緒失控,整體來說依然更容易溝通和合作。
在職場上,不學習的人常常固步自封,無法隨著角色和環境的變化而成長,這樣的心態使得共事變得困難且無效。
相對於此,主動尋求新知識和技能,甚至參加培訓課程,能讓自己在職場上不斷進步,進而促進良好的合作氛圍。
三、散發負能量
雖然過度的正能量可能讓人感到疲憊,但總是散發負能量的人,則會讓人避之不及。這類人往往無論好事壞事,都能找到負面的解釋。比如別人對他好,他會懷疑對方的動機;買到物美價廉的東西,卻又為沒多買而懊悔。
杞人憂天也屬於負能量的一種。他們不專注於當下,而是過分擔憂未來不一定會發生的問題,這樣的心態會影響工作績效,並使他們束手束腳。此外,應聲蟲也是負能量的典型代表,缺乏立場與判斷,隨時隨地跟隨他人的想法變動。
對於這類人,維持一個正面的工作環境並嘗試引導他們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或許能幫助他們減少負面情緒的影響。
如何應對這三類人
若共事對象屬於以上三類人,需依據情況的輕重判斷是否應該繼續合作。畢竟,工作的最基本動機是賺取收入,一切決策需考量現實因素。但若是你的上司或掌握決定權的人具備這些特質,那麼應該盡早做好離開的準備。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長期與這類領導共事,難保你不會受到影響。
不同間的「合拍」
共事的夥伴是否一定要合拍?《西遊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甚至那匹馬,難道他們是合拍的嗎?未必。如果他們有選擇,或許根本就沒有組成團隊的可能。
然而,這支取經隊伍即便不完全合拍,但少了任何一個都可能導致任務失敗。他們成功的關鍵在於擁有共同的目標。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彼此尊重各自的個性與作法,不強求對方改變。這正是《論語・子路》中「君子和而不同」的最佳體現。
結語
我認同「世上一定有與你合拍的人,為何要與相處不愉快的人共事?」這個觀點。它能讓我們更忠於自我,避免陷入委屈或討好的困境,讓生活更加順遂。
然而,從另一角度來看,這也可能是一種自我設限,讓我們停留在舒適圈中。或許,試著從不愉快的共事者身上發現一些特點,也能為自己開闊新的視野。
最終,合拍與否、相處愉快與否,都是主觀感受,沒有絕對的對錯。走或留,都是自己的人生選擇。
- 延伸文章:看見他人的好,你的世界會更亮敞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