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訓練長文寫作的能力?你必須先培養做筆記的習慣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有人問我,怎麼培養寫千字長文的能力,我想了想,關鍵在於做筆記的習慣。

你有做筆記的習慣嗎?是習慣用數位筆記,還是紙本筆記呢?做筆記的脈絡是由上而下,還是脈絡發散的呢?

紙本筆記與數位筆記,我喜歡紙本筆記,透過書寫有助於釐清腦中思緒,也能讓思考在不疾不徐的節奏中進展。另外,紙本筆記跟紙本書籍一樣,提供了空間感,對於思緒脈絡的整理有很大的幫助。

但實際上,我更常使用數位筆記,除了便利快速之外,它的搜尋與連結的功能,讓我在知識彙整與寫作產出時,更有事半功倍之感。

運用Logseq做卡片盒筆記

我每天都會打開的數位筆記是 Logseq ,它是長文寫作不可或缺的工具助手,無論平時的快閃筆記是什麼模式,最後都會彙整到 Logseq。

為什麼如此依賴 Logseq?

一來它是免費的數位筆記,且可透過雲端硬碟同步到多個設備裡,包含手機、平板及電腦。

二來是它很適合用來實作卡片盒筆記,想培養多產的寫作能力及擁有寫長文的技術,推薦你學習這個筆記術。如果你不清楚什麼是卡片盒筆記,可以閱讀 《卡片盒筆記》 這本書。

這並不是說不用卡片盒筆記法就不能寫出長文。所有的工具都是要協助我們更事半功倍的,以自己熟悉且上手的方式是最好的選擇。

若能在原來的筆記法舒適圈內,給自己留點開放度,了解一下其他的筆記術,並試著實作看看,也許會發現其他的筆記術有強大的助力。

以我來說,最早用 Evernote,但它的免費版後來只限定二部裝置,在 Notion 出現之後,我便改以手機備忘錄與 Notion 搭配使用。

初次接觸像 Logseq 數位筆記時,使用上覺得卡頓,在調整做筆記的思維邏輯及花心思了解它之後,搭配卡片盒筆記,是寫作的一大利器。一切只在於保持新事物的好奇心,並嘗試去學習了解它。

一般說來,各個筆記術有其特色,也有其必要性,因應自己的愛好搭配使用,或擇其一使用,都是可以的。

寫作的根本是閱讀

想要有好的寫作力,除了生活中保持思考的敏感度之外,大量的閱讀非常重要。我最喜歡的閱讀媒介是書籍,對我來說,文字閱讀是更為便利的,就算被打岔也很容易銜接繼續,一邊閱讀一邊做筆記也完全無違合感。

電子書搭配 Logseq 數位筆記更是方便,看到想畫重點的字句段落時,可以直接複製分享到 Logseq,同時標註出處來源,未來引用資料時就會知道資料是打哪來的。

閱讀紙本書做筆記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土法煉鋼的直接打字輸入,或者直接書寫在紙本筆記上,在打字或寫字時透過思考,將書籍內容轉化成自己的語言來輸入,就成了卡片盒筆記的文獻筆記內容。

另一種則是運用 Google 的智慧鏡頭拍照,直接複製擷取書中文字,貼到數位筆記上。

所謂的閱讀並非僅限於閱讀書籍,音頻、影片也都屬閱讀的來源,就看自己習慣的閱讀媒介是什麼。

不喜歡閱讀文字的人,可以看雜誌、漫畫、聽有聲書,或觀看說書影片,都能達到閱讀的效果。此外,現在許多 YouTube 影片、Podcast 音頻及網路文章,都是乾乾滿滿的有料知識,這些也都是閱讀的管道。

有些資訊,搭配影片視覺效果的學習是更好的,比如學習數位筆記,我就是看著網路上的影片,學習 Notion 強大的資料庫筆記功能,一邊看影片一邊實作操作,比看書學來得快。

我還有一項重要的閱讀管道,就是追劇。

對我來說,追劇除了是休閒娛樂的選擇之外,它也能是資訊知識獲得的管道,記錄片及不少改編書籍的影劇作品,都是我的片單來源。

像是讓我圈粉李秉憲的韓劇《陽光先生》就是因為它是書籍改編才被我加入片單的;還有看很慢的美劇《睡魔》,是改編自尼爾・蓋曼的漫畫,《 哈利波特 》、《 暮光之城 》、《 我們與惡的距離 》、《 我吃了那個男孩一年的早餐 》及《甄嬛傳》…等,都是由書籍改編的影劇,看這些劇就如同閱讀一般。

做筆記後的做筆記

坊間教導筆記術的老師們都強調,筆記內容切勿摘抄,要用自己的話來說。這點我倒不覺得特別重要,原因有二:

其一,在學習、閱讀或與人交流的過程中,我們常有「對欸!」的共鳴之喜,特別是讀到金句時。

但閱讀並當下不見得能對共鳴感闡述個所以然來,此時單純的摘錄並無不可,一來是快速記錄,二來是不中斷當下的輸入過程 ( 學習、閱讀或對話 ),最重要的是記下了共鳴的字句。

其二,若只是將有感的段落改用自己的話來詮釋,並沒有加上自己的觀點想法,那麼那段「自己的話」說穿了也只是換了語氣的「知識搬運」而已,並不是「知識創作」,既是如此,直接摘抄原來內容也無不可。

話雖這麼說,筆記的內容能以自己的語氣來陳述是最好的。

我的平衡做法是:在閱讀時遇上有感的段落會直接摘抄,待閱讀到段落,回頭檢視稍早的摘抄內容,再用自己的語氣陳述,或加上自己的觀點想法轉化成寫作的段落。

前面提到追劇也是我閱讀來源之一,這點要感謝科技的進步,影音的串流平台可以隨時暫停、倒帶或快轉的功能,看到不錯的台詞或值得思考探索的劇情,就可以按暫停做筆記,這些都是寫作時的靈感素材。

無論是筆記的形式是直接摘抄,或是轉換成自己的語氣表述內容,做完筆記後,我會重新閱覽筆記,幫筆記找出關鍵字,比如:人際關係、溝通表達、EQ情商…等,這就好比卡片盒筆記幫卡片編號上索引的動作一樣,未來寫到該關鍵字主題的文章時,透過搜尋索引,就能找到許多相關的素材,我將這個步驟稱為「做筆記後的做筆記」。

結語

關於寫作,許多人的疑問是靈感哪裡來。對我來說,靈感是可遇不可求的。更關鍵的是,當靈感湧現時,你是否有文字串連能力,把腦中的靈感透過文字串連,並讓它形成有一篇有架構的文章,這才是寫作的真功夫。

文字串連的架構能力遠比靈感還要重要,才能讓文字從字到句到段落,然後形成文章。少了這項能力,即便有泉湧的靈感,也只能停留在好多想法想寫卻寫不出來的階段。

做筆記就是訓練文字串連的架構能力,無論是哪一種筆記方式,只要不是摘抄完畢就再也不翻閱檢視它就好。

長文寫作需要至少三個段落來架構,分別是前言、本文及結語,本文又需要透過幾個段落來架構它,對於運用下班時間斜槓寫作的人來說,光是打字就會耗去最寶貴的時間資源。

我很少一氣呵成的寫完一篇長文,更多時候是每天都寫一些不同主題的段落,也可稱為極短篇。

這些極短篇的來源大多來自於閱讀筆記的進一步發想,成為日後長文寫作的靈感來源。透過筆記的堆疊,日積月累下就能將這些極短篇潤飾後,銜接拼組出一篇長文,也就是說,長文是多段極短篇組合起來的。

想挑戰寫長文嗎?

你可以試試這個作法,每天做筆記,主題不限,長短不拘,累積寫作的素材,這過程其實就已經是寫作。十天半個月檢視自己的筆記,將相同主題的筆記串連起來,就可以產出一篇長文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