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中秋節:境隨心轉的怡然自得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三天中秋連假前夕,可能是生理期快到了,在經前症候群的催化下,心情顯得抑鬱不樂。

有時,很喜歡這樣的抑鬱,它能讓我更專注地投入在文字裡,無論是閱讀咀嚼,或打出書寫,佐以一壺熱茶或一杯單品熱咖啡,搭配吉卜力的久石讓鋼琴音樂,不用意志力開門引路,便能愉悅地倘佯在文字心流裡。


往昔很喜歡年節假期的我,在母親辭世之後,開始起了厭惡之心,煩躁與低落的情緒總在年節假前夕就不時地攻佔心頭。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彈性放假這玩意兒。當假期被人為調整為三天以上的長假時,外地遊子的友人們紛紛搶票返家團圓,更凸顯煢孑無依的孤寂。

知己閏密們會對我說:「妳來我家。」有邀約春節圍爐的,有邀約中秋團聚的。

我曾赴約,有時是不知如何拒絕閏密的貼心,有時是不想在團圓熱絡的氛圍裡形單影隻。
然而,在過程中發現自己更顯孤立,更惶論活動結束返家的寂寥淒清。

那,究竟不是我的家人,不是屬於我的佳節團聚。


一年一年過去之後,似乎開始習慣了…

說是習慣,倒覺得是找到了自己,明白自己喜歡獨處,或許喜歡有人相伴,但人數超過三人之後就會覺得疲累。

原來,曾經以為喜歡人群的我、喜愛佳節團聚的我,只是被當時時空的氛圍所迷障。

渴望年節的到來,是因為母親的引頸盼望。

母親總覺得她是被遺棄的,孩子們的返家團聚安撫了她的落寞。特別是有稚齡孩童的出現,母親平時無所事事的心思瞬間找到了歸依,張羅孩子們愛吃的、添購小外孫們的玩具。她忙得雀喜,我也覺得歡欣。

原來,我是因為母親的快樂心情而喜歡年節團聚的日子。


我不禁思索,過去在團體中的怡然自得是真的喜歡,還是只是習慣?

臉書上的動態回顧提醒我三年前的夜晚,我正領著團隊夥伴們向外拓展人脈圈中,為了把握與增員名單變得熟稔的契機,結束素烤後續攤桌遊活動,返家漱洗完畢上床時已近凌晨三時。

三年前的手札上記實著那晚的心情,是澎湃的、是充實的、是鬥志滿滿的…,若同樣的事再來一次呢?
我想,我會以穿戴盔甲樣貌出場,為的是事業版圖的擴張。

是不是真心喜歡呢?
如魚得水的我該是喜歡的,即便是為了工作,為了名利,那都是我向目標前進的能量累積。
再來一次,即便是穿戴盔甲征戰的動機,我也會找出熱情陪同一起上戰場,因為那本就是人生拼圖的一角。


書寫至此,我才明白,我並不怕孤寂,只是過去的歲月少了獨處的領域,一時間的不慣罷了!

或許,水瓶座的我就像那水瓶裡的水一般,放在不同的容器裡就會呈現不同的樣貌,動靜皆宜且自得其樂。

人生裡的各個層面,有些可以自行掌控,有些只能被迫面對,比如生離死別、重症臥塌。
在被迫面對不得已的情境時,用什麼樣的心境去看待則是自己能決定的事。

屈指一算,秋節連假應是生理期間,就好好在家休養生息,追家看書、喝茶嗑月餅吧!


你可能也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