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與人相處間,我們常關注他人的態度好不好。
在陸劇《甄嬛傳》裡,回宮後的禧貴妃鈕祜祿氏甄嬛與寧貴人葉瀾依第一次見面時,寧貴人桀驁不馴的態度讓浣碧頗為不悅,一旁的沈眉莊打圓場的跟甄嬛說:「這人就是這樣,不要搭理她就好。」
甄嬛並沒有把焦點放在寧貴人的態度上,她很清楚在後宮裡多一個朋友就是少一個敵人,若是將焦點放在寧貴人的桀傲不馴的態度上,自己難免心生反感,這一反感就容易讓她多一個敵人。她想的是如何與寧貴人成為朋友,她留意到寧貴人喜歡穿綠色的衣服,便差人送去綠色的衣料。此時的甄嬛關注的,是對方的喜好、而非態度。
甄嬛能夠平常心看待寧貴人對她的態度還有另一個原因,寧貴人是甄嬛出宮修行後才入宮的,在此之前寧貴人對甄嬛一無所知,甄嬛也是。兩人都是雍正皇帝的嬪妃,在彼此不熟的前提下冷漠相對,也是後宮裡常見的戲碼。
甄嬛與寧貴人的初見面,到後來甄嬛差人送去寧貴人偏好的綠色衣服,這一段情節讓我印象深刻。我自問著:與人互動之間,我關注的是對方的態度,還是會留意對方的喜好?
實在話是,我的確會關注對方的態度,對方態度是友善還是高傲,是我與對方日後互動氛圍的重要影響因子。什麼時候才會關注到對方的喜好呢?一來是對方本就是我的人馬,二來是對方是我想討好的對象。
所謂我的人馬,大抵來說就是志同道合之人,既是志同道合,自然可以較為包容對方的個性脾氣。
而我想討好的對象會有哪些人呢?有助於讓雙方升級到志同道合層級的,比如同事;或在談判斡旋中有助我增加籌碼的,比如合作窗口或客戶,這些人都會是我想討好的對象。
原來,我願意關注對方喜好的,前提大多是彼此的互動態度是尊重且不失禮的。這也沒什麼不好,感覺更像是人之常情。
隨著閱讀量與人生歷練增多後發現,當我把焦點放在對方的態度時,我是相對處於「被動」的狀態,自己的情緒會依循對方態度的好壞而變動,也就是心隨境轉,就像浣碧因寧貴人的態度而露出厭惡不屑的表情那樣。
若我關注的是對方的喜好,支撐其後的動機是《與成功有約》書裡提到的習慣:主動積極,是我在思考著要怎麼做、做些什麼,來轉變兩人間互動的氛圍。此時的我無論是在互動上或自己的情緒上,都是相對握有主動權的,無論對方態度如何,我做的就是我想做的事,或我該做的事。
- 衍生閱讀:《與成功有約》習慣一:主動積極
有了這層認知之後,即便我的情緒因對方的態度而受到影響,就能很快的消化排解情緒中的負面感受;當我的狀態更好時,更不容易把對方的無禮或冷漠當一回事,讓自己可以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有些失禮的人,並不知他失禮。
當你關注他的喜好,兩人間的氛圍好了,再提點他的失禮之處。
他更能接受,且感激你的提點。
📣 有悄悄話要對我說嗎? 👉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