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層邏輯》看清世界的本質,洞察表象下的真相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底層邏輯》作者劉潤是「得到」上的線上課程《5分鐘商學院》的主理人,他在這門課程中,講述了一些商業的底層邏輯。這本書就是把《5分鐘商學院》中關於底層邏輯的講述做個總結,內容包含五大面向,分別是:

  1. 是非對錯
  2. 思考問題
  3. 個體進化
  4. 理解他人
  5. 社會協作
底層邏輯封面
《底層邏輯》
劉潤 / 時報出版

每一篇文自成一格,在閱讀上給了讀者很大的空間,你不必循序漸進的一章一章讀下去,可以挑選感興趣的章節,或較符合你現況的內容來讀。

你真的相信你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嗎?

什麼是底層邏輯

那麼,底層邏輯是什麼呢?劉潤說,底層邏輯是:

  • 事物間的共同點
  • 不同中的相同,變化中的不變

底層邏輯 + 環境變數 = 方法論

現代人講求速成,遇到問題後求解的第一步就是:「告訴我該怎麼做?」而這個解方,劉潤說這是「給你魚吃」的「方法論」,一旦換個環境,解方不見得見效。

底層邏輯是教你釣魚,讓你了解變化中的不變,於是在各種環境的變化下,都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一個做鞋子的幹不掉一個賣水果的,因為他們之間沒有太多相同之處。
兩個人之所以會發生爭執,是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
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的。

《底層邏輯》

是非對錯下的人性與道德

人性是什麼呢?在維基百科裡的概要解釋,人性是一個概念,指的是基本的性情和特徵。 而《底層邏輯》對人性的定義更簡單,舉凡涉及「生存」和「繁衍」的,無善無惡,皆屬人性。比如:

  • 「愛美」是人性嗎?
    是的。有的人愛美是為了獲得繁衍的的機會。
     
  • 「炫富」是人性嗎?
    是的。有的男性炫富,就和孔雀開屏一樣,是為了吸引異性的注意力,最終獲得繁衍的機會。

感恩是人性嗎?寬容是人性嗎?不是,它們與生存或繁衍無關,感恩與寬容是道德。

那麼,什麼是道德呢?
道德是一套「約定俗成」的社會規範,是人類在生存與繁衍間,為了「保護群體利益」而產生的。

人性,是個體追求生存、繁衍的本能。不受約束的的人性,會使個體彼此傷害,進而傷害群體利益。道德,就是用來約束個體中的人性。大部分情況下,道德是違反人性的。恰恰因為道德常常是反人性的,才需要大量的引導和約束。

  • 感恩是道德,它的本質是「預付制的交換」,也就是「你先幫我,我必將幫你」,這樣道德有助於潤滑群體的協作關係。
     
  • 寬容是道德,它的本質是「允許犯錯的協作體系」,以協作為目的所帶來的意外錯誤,可以被原諒。這將鼓勵群體擁有協作的勇氣。

法律是道德的子集,是一旦觸犯就會遭受懲罰的道德,也就是說,法律是道德的最後底線。

一個母親殺死了自己的孩子,我們說她沒有「人性」,但不會說她不「道德」,因為繁衍屬於人性。

一個人插隊,我們會說他「不道德」,但不會說他「沒有人性」,因為「保護群體利益」屬於道德。

甲因口角之爭殺了乙,我們會說甲「觸犯法律」,應當受到懲罰。他們雙方對彼此的謾罵,屬於對社會影響不大的「不道德」,甲的殺人舉動會大大影響群體繁榮的「不道德」。

散播謠言的最佳方法

即便你是不追劇的人,對這一幕應該也不陌生:

在雷電交加、滂沱大雨的黑暗裡,主角跪趴在地下,高舉雙手、仰頭對著蒼天怒吼:「老天爺,你為什麼要這樣捉弄我?」或「天啊,你為什麼如此不公平?」

事實上,上天是大家上天,並沒有因為誰而不同,覺得被捉弄或不公平,或許關鍵就出在自己身上。然而,一旦句子前面加上了「為什麼」三個字,人們的焦點便會鎖定在接在後面的陳述,並為陳述找理由。劉潤說,那是一種注射式洗腦。

名為「為什麼」的那支注射器

人類的思維模式中有個很重要的 Bug,這個 Bug 的句型是:「為什麼 + 觀點陳述」,人們只要聽到這個句型,就會被注射進這個觀點裡,進而做出非理性的反應。

比如說:

  • 為什麼胖子比較懶?
  • 為什麼照著做都沒用?
  • 為什麼讀那麼多書,還是那麼笨?
  • ……

有沒有發現,我們的焦點都在為什麼之後的那段觀點陳述上?已不自覺地站在這個觀點上找原因,忘了質疑那個觀點陳述是否是真的。

於是,把謠言放在「為什麼」後面,便成了傳播謠言的最佳方法:

  • 為什麼餓了就吃可以減肥?
  • 為什麼自然捲的人不容易禿頭?
  • 為什麼早安圖會讓你的手機個資外洩?
  • ……

聽到類似的句子,我們會好奇的問:「真的嗎?為什麼?」即便問了真的嗎,焦點還是放在為什麼。當我們好奇為什麼的同時,觀點陳述的「謠言」便已經被「注射」到你的大腦了。

用來自欺欺人的句型

「為什麼」這個注射式洗腦的問句也常成為自欺欺人的煙霧彈,比如:「為什麼我的寫作能力這麼好,卻寫不出爆紅文?」

提問者丟出了這樣的問句,回覆者多半會針對表象現況予以解答。在讀了《底層邏輯》這本書之後,我學會不再把焦點放在為什麼之後的觀點陳述上,而是回到根源的質疑:「怎麼確定你的寫作能力很好呢?」

當一個人覺得他能力好,績效卻不佳時,用「為什麼 + 觀點陳述」的句型表達時,正是暗示著自己及對方說:「不是我的問題,這是外部的問題。」

類似的句子像是老闆或主管說:「公司產品那麼好,為什麼會賣不好?」聽到這句話的你只能為「賣不好」找原因,卻沒人去探索「公司產品那麼好」的定義。

朋友自行創業,常埋怨:「市場上的人才怎麼那麼少?公司總是一些無腦的人。」

在理解「注射式洗腦」的句型後,就找出問題的根源:不是市場上的人才那麼少,市場上多的是人才,只是你聘用不起。或許是公司待遇、福利、氛圍留不住有腦的員工,所以留下來的人都是一些老闆眼裡無腦的人。

下次,當你聽見「為什麼 + 觀點陳述」的句型時,別急著替觀點陳述找理由,不妨試著質疑那個觀點陳述,跳脫「注射式洗腦」的各種暗示。

觀點想法

這本書讀來讓人有大開眼界之感,許多的定義與邏輯也顛覆我的認知。

以阿德勒心理學主軸中的「課題分離」來說,劉潤就提供了另一個思考點:「誰的損失大,就是誰的課題」,而對於同一事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層面的課題。

書本架構以「底層邏輯」為主軸,在內容詮釋上運用了不少故事來舉例說明,讀起來特別生動有趣,且讓邏輯變得更白話易懂。

在閱讀過程中,我發現多數人在學習上喜歡聽故事,故事就像是給你魚吃,要能理解故事後的真義,才能看到潛藏在冰山下的冰層,真正地理解不同中的相同、變化後的不變,。

你生活裡接觸到哪些「注射式洗腦」的論點呢?請與我分享


訂閱闆娘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闆娘電子報,我將不定時與你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們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偶爾會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更快找到文章傳送門。

註:歡迎追蹤 臉書粉絲專頁 及 Instagram 接收最新動態,我也會在 Threads 上分享閱讀的摘要段落。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