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劇《夢華錄》人際溝通裡的雙面刃:以我對他的了解…

by 闆娘Summer

陸劇《夢華錄》中因金榜題名而被高家相中為乘龍快婿的歐陽旭,為保護趙盼兒不被高慧發現進而陷害,要趙盼兒離開東京、返回錢塘。歐陽旭了解趙盼兒不會委以妾身入門,便藉由提出先娶高慧再納她為妾的要求來激怒趙盼兒,讓趙盼兒知難而退,如此他便能保趙盼兒萬全。

若歐陽旭直接把他對杜子風剖析高慧的論點跟趙盼兒說呢?結果會怎樣?

我們不會知道結果會如何,人生就像一條單行道,只能前行、不能回頭;時光若再倒轉一次,一切也已不是原來的人事時空及氛圍。

被激怒的趙盼兒誤以為歐陽旭變心悔婚,有求於他之事不知如何開口求助,便故意將話說得薄情寡義、詆毀歐陽旭的自尊,要歐陽旭應允退婚書、幫宋引章除去樂籍及歸還夜宴圖三事。

趙盼兒對孫三娘說:「以我對他的了解,他應是會願意做到這三件事的。」

歐陽旭驚訝趙盼兒轉變之快,但因為自己先有負於她,還是盡心竭力要幫趙盼兒完成契書上的三件事。碰巧歐陽旭的老僕德叔由錢塘返回東京,懊惱於被趙盼兒所騙,大力阻止歐陽旭幫助趙盼兒,同時強調趙盼兒的蛇蠍之心。

陰錯陽差之下,有緣無份的兩人本有機會好聚好散,搞到後來是一拍兩瞪眼的水火不容。

戲,目前追到這兒,後續發展如何,我尚未知,倒是對有句台詞印象深刻,那就是歐陽旭與趙盼兒都曾說過的:「以我對他的了解…」

「以我對他的了解…」,這個立場在人際關係與表達溝通間,是把雙面刃。

因為了解而有隔闔

在溝通時,最怕不把話說明的不表達不溝通,細究原因之下,多數的回覆是:「說了也沒用,他會說……」,言下之意是:「以我對他的了解,跟他說了也沒用…」,在這樣的情境下,「以我對他的了解…」的這個立場便成了溝通的絆腳石。

小徹公事上遇上棘手的事,對人性失望的他跟前輩說:
「我有不好的念頭,真希望倒頭一睡後,再也不要醒來。」

前輩問他:「你老婆怎麼說?」

小徹說:「說了也沒用,她只會指揮我這個,指揮我那個。」
前輩問:「那麼你希望她怎麼回應你呢?」

小徹說:「我希望她不要硬邦邦的對我下指導棋,她只要站在我的立場,了解我的感受就好。」
前輩沈思一會兒:「要能異地而處的換位思考,是件有難度的事。」

在小徹跟他老婆的溝通關係間,小徹覺得他是了解他老婆的,知道他老婆會回何回應他,於是選擇閉口不談。

我想起查理‧蒙格的名言:「反過來想。」

運用在小徹的情況下,小徹明知跟老婆訴說苦悶的心情會換來老婆理性的分析,但他不想聽這個,所以沒有跟老婆傾訴他的苦悶,但這樣對於他陷於情緒低谷的狀態並沒有幫助。

小徹可以怎麼做?他可以選擇換個方式表達,而非是放棄溝通。

註:小徹當時心理狀態不好,無法理性思考是正常的。而要讓思緒不糾結於負面情緒上,理性的思考通常能有分散注意力的作用。

如果我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那就避免去到那兒。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多數人與人之間的隔闔不是因為彼此不了解,而是起於「以我對他的了解…」,然後就沒有然後,久而久之便漸行漸遠。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溝通也是如此。正因為了解對方,才更要找到適合的溝通方式,而非執著於自己的表達方式。 ( 這段好像繞口令 XD )

有時候「以我對他的了解…」並非真相,只是當局者的感受,是自以為是的了解,一旦用這樣的想法互動溝通,難免出現越溝越不通的局面。

了解,是溝通的催化劑

懂得人性的人會運用對對方的了解,找出更為合宜的溝通方式。除了知道自己怎麼說,對方會怎麼回應之外,更能運用其了解,引導對方回應他想要的回應。

除此之外,深諳人性的人也懂得思考:「如果沒料中對方心意呢?」

過去了解一個人,不代表永遠都了解那個人,在不同的人事時地物因子的催化下,人的反應不見得會像往常般的如出一轍。

了解一個人有助於我們找到好的管道進行溝通或談判,但也要設想:若對方的回應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又要如何面對?

若覺得深諳人心這功夫太累太傷神,那麼就讓自己做個難以捉摸的人吧!
當別人無法用:「以我對你的了解…」來衡量你時,就能避免對方「自以為了解」的溝通樣式。

結語

「以我對他的了解」是人際溝通裡的雙面刃,因為了解,對方更能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將溝通頻率調整到同樣的水平;但也可能因為了解而常直接放棄溝通。

怎麼解?

在放棄溝通前,用主動積極的心態問問自己:「我還能怎麼做?」
歐陽旭除了激怒趙盼兒一法來避免她受傷害,還有沒有其他的法子?

當個讓人難以捉摸的人。當對方不知道你會如何回應,更會花心思在互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