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中,面對高壓管理甚至霸凌性對待,很多人感到無力反抗。有些高層似乎樂於挑剔或羞辱下屬,無論你怎麼努力,總能被找出問題來批評。對於深陷職場霸凌的人,這種情況常常令人憤怒、挫敗甚至迷茫:是自己不夠努力?還是對方根本無法被滿足?
小薇的故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典型案例。她在一次高層訪店時被當眾欺壓羞辱,事後更陷入了辭職的糾結與自我懷疑。然而,無論是選擇離職還是留下,我們都能有辦法不被情緒吞噬,從理性出發,找到一條對自己最有利的路。
透過小薇的經歷分析,提供三大應對策略,幫助身陷職場霸凌的人更有力量地掌控局面,無論選擇繼續留職還是轉職離去。
事件回顧:從職場霸凌到內心掙扎
小薇是連鎖賣場的資深課長。某次高層訪店檢查時,因店長缺乏經驗,她被推上了「應對高層」的第一線。不料,高層對和室椅為主要商品陳列不滿,搶過小薇手上的東西丟在地上,要求她「坐到地上,爬起來後再解釋商品擺放的理由」。小薇倍感屈辱,拒絕執行這荒唐的指令,遭受高層當眾激烈的斥責。
事後,小薇向店長表達辭職意願,卻得到冷漠回應:「別那麼玻璃心嘛,高層就是這樣,你不理她就好。」這讓小薇感到孤立無援,陷入深深的自我懷疑:
- 提出辭職是意氣用事嗎?
- 自己的抗壓性真的不夠嗎?
- 這樣的環境,還能繼續待下去嗎?
職場霸凌的無力感:你不是問題,但情緒化應對解決不了問題
職場霸凌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常讓人感到無力,甚至懷疑自己的能力與價值。正如小薇所經歷的,無論她如何努力,高層似乎都能找到批評的理由。對於那些深陷職場霸凌的人,這種局面往往會讓人得出結論:我做得再多也無濟於事,問題不在於我,而在於對方。
這樣的認知沒有錯,但有可能限制了我們的行動。當我們認定對方無法被滿足時,情緒化的對抗或完全退讓的應對就會油然而起,但這都不是好的選擇。真正有效的應對,可以從三個層面入手:
三大關鍵策略:從情緒抽離,掌控局面
1. 暫緩情緒,聚焦眼前局面
當霸凌發生時,第一時間的反應至關重要。即便對方的行為不可理喻,當眾對抗往往只會讓事情更加難堪,甚至加劇霸凌。學會暫緩情緒,以冷靜的語氣應對,是自我保護的第一步。
例如,小薇可以說:「我了解您的疑慮,這個擺放確實有改善空間,我們可以重新調整。」這樣的回應不僅避免了衝突升級,也表現出她的專業態度,讓對方難以繼續欺壓。
2. 釐清目的,重申自己的專業價值
針對霸凌者的挑剔或羞辱,我們可以將對話重新拉回到工作本身的核心目標上。以小薇的例子來說,高層訪店的目的為了什麼?是提升賣場的營業額。小薇可以說:「我們希望營造在冬日悠閒地坐在和室椅上喝熱茶的場景,藉以吸引更多顧客。您說的是,和室椅非主流需求,是我考量不周,我們會立即調整商品陳列。」這樣的說法展示小薇的專業能力,避免做出被動的情緒化反應。
3. 建立支持系統,私下尋求援助
事後,小薇向店長提出辭呈,但未能獲得實質支持。這提醒我們,僅僅表達不滿是不夠的,應該帶著解決方案去溝通。
例如,她可以在提出辭呈前,向店長表達具體訴求:「這次的情況讓我感到困擾,希望能建立更清晰的分工,避免未來類似的尷尬局面。」請求店長在未來高層訪店時盡到他的職務,站上應對的第一線。這樣的建議既體現了她的理性思考,也有機會為自己爭取更多支持。
如何看待職場霸凌?關鍵在於釐清目的
聽小薇闡述她被職場霸凌的這段經歷,我想起《成為企劃人》1這本書的核心觀念:「釐清目的」。無論是策劃專案還是人際應對,釐清目的始終是最根本的核心。
如果高層訪店的目的是提升業績,那麼在訪店過程中表達憤怒與不滿,甚至羞辱員工,這提升業績的目的無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對小薇來說,與其陷入對方情緒化行為的牽制,不如釐清自己的目的:這份工作是否能滿足自己的發展需求?是否值得為之堅持?從目標出發,她便能做出最符合長遠利益的選擇,也能避免在做出決策後,仍深陷自我懷疑之中。
結語:我們都有如何回應的選擇
職場霸凌不是你的錯,但情緒化的回應無法改變現狀。我們都有如何回應的選擇,我們可以學習從情緒中抽離,掌控局面,釐清目標,並為自己爭取更有力的選擇。
我們回應各種不同複雜情境的能力,決定了我們的生活品質。如果我們以聰明才智和敏銳靈巧來回應,因為衝動或被動應付的態度而妥協讓步,我們就會受到情境的奴役。這意謂著,我們讓情境決定了生活體驗的本質,而非我們自己。
《一個瑜伽士的內在喜悅工程》2
無論是選擇留下來努力改變,還是轉身離開另尋出路,關鍵在於我們選擇如何回應。我們可以用理性取代情緒化的反應,用行動替代被動的等待。下一次,覺得深陷職場霸凌時,不妨問自己:我能怎麼做,讓這場困局朝對自己更有利的方向發展?
有人對你出言不遜,你可能想馬上反擊。這就是爭執的開端。當下反應的習性,在你的腦子裡刻下印記。當你一再重訪這條神經路徑,就形成慣性。這條路徑主主通向憤怒、恐懼或渴求。
《怎麼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