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你為了什麼而創作呢?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寫作至今,似乎沒遇過誰叫我不要寫作,頂多就是有人問說:「妳又沒有要當作家,幹嘛花 時間寫作?」但這類聲音是相對少之又少的。

多數人是羨慕我寫作這件事,即便他們不會看我的作品,也許是沒興趣,也許是覺得內容不具可讀性,但他們依舊是心生羨慕的多,羨慕我有能力寫作、羨慕我有意願寫作、羨慕我肯花時間寫作。

ChatGPT 誕生之後,開始有人說:「幹嘛花時間寫作?AI 寫的都比人寫的好多了。」也有人問我:「國外有 AI 寫的書,那妳還寫作嗎?」我從沒想過不要寫作這件事,不管 AI 會不會寫作。

在沒有 AI 之前,比我會寫作的人多如牛毛,但我還是喜歡寫些什麼。曾經它為我帶來一些稿費零用錢,甚至是讀書時期的一項謀生技能,可我並不是為了賺錢而寫作,單純就是覺得寫作是一件讓我開心的事。投稿的前提是我喜歡寫,稿費是附加的成果。

雖然沒有人叫我不要寫作,但我還是很想知道,如果有人叫我放棄寫作,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論點回應對方。

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
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
盧建彰著,有鹿文化

什麼是創作

《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這本書展現了盧導的創意。舉例來說,他怎麼描述創作呢?他用幫女兒綁馬尾這件事來詮釋創作。

盧導女兒的頭髮平時都是太太綁的,太太會幫女兒綁出各種俏麗的髮型。這天,太太不舒服,沒有早起,吃完早飯的女兒沒有人幫她綁頭髮,她顯得有點失落。

盧導對女兒說:「爸爸幫妳綁馬尾。」她聽到這句話後,失落的情緒一掃而空,整張臉亮了起來。

沒幫孩子綁過頭髮的盧導怕成果連差強人意的標準都達不到,趕緊補了句:「不過,爸爸綁的馬尾不一樣。」

「怎麼不一樣呢?」女兒好奇的問。
「爸爸的馬尾,會跑比較快喔!」
看到這句,我噗哧一笑,女兒當然也笑了,她說:「那你要綁高一點。」

重頭戲來了,書裡說:「我幫女兒梳了頭髮,拼命地把頭髮抓成束,再努力地綁上髮圈,一圈又一圈,努力不讓頭髮散掉,努力把頭髮從圈圈中拉出。綁好的第一個馬尾,後面很完美,但上頭凸起,女兒不甚滿意。」

盧導央求女兒再讓他試一次,這次女兒指導他,頭髮怎麼梳、怎麼抓,這回成功了。女兒狀似滿意,他也成就感十足。

跟創作一樣。盧導說,我們都有才華,只要願意投入時間與精神,就能為自己留下些創作,就像他幫女兒綁的頭髮。

盧導在幫女兒綁頭髮之前,他猜想自己應該可以綁得成,但能不能綁得好、是不是真能綁得成,只有在實作之後,才會知道怎樣才能綁出好看的馬尾,女兒頭上的馬尾就是他的創作作品。

創作,就跟綁馬尾一樣,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大事,只要去做就好。看,在盧導的創意解說下,創作就不是什麼難事了。

創作成敗的衡量

創作如果失敗了,會怎樣呢?好像也不會怎麼樣欸,沒有人會因此而受傷或死亡,也不會有任何損失慘重的災情出現,那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沒人按讚是失敗嗎?I don’t think so. 書裡提到:「從事非經濟活動的事時,就不需要用經濟價值來衡量。」

創作本就是在創造些不一樣,如果評估創作的成敗仍是用一般世俗的價值觀來衡量它,那就是給創作設了框架,要自己產出可以產生經濟價值的作品出來,那麼創作就不會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了。

我想起十月份的社群版聚,主題是「創作更新頻率」。

我承認自己曾有日更迷思,因為在我展開所謂的創作時,動機就是為了達成某個目標,那個目標到底是什麼呢?說真的,到現在我還搞不清楚當初追求的究竟是什麼,只能隱隱約約、含含糊糊地說,大概是一個有收入成果的目標吧!

也就是說,在開始創作之旅時,我的腦袋裡已有變現的藍圖,只是那張藍圖含糊不清罷了。正因含糊不清,所以我可以塘塞地說,自己是因為喜歡寫些什麼才寫作的,但說穿了就是為了流量而寫。

既是為了流量,日更是較好的做法;既是為了變現,日更是必須的做法;既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有知名度的自媒體,就少不了日更。

我忘了創作的初衷是要讓自己快樂的這件事。

回想自己拾筆而作的那個時候,那時的我,因為工作壓力而讓健康出現了一些狀況,甚至出現夢遊的現象。獨居的我曾在清晨發現廚房的流理檯上放著被打開的泡麵,也曾在早晨盥洗前發現自己早已上好了妝,卻對啥時拆了泡麵、啥時化的妝一點印象都沒。

那陣子的我,曾一度懷疑家中是不是有他人偷偷潛入,或是鬧了鬼 @@” 原來,只是入睡的我在自導自演。夢遊這件事嚇到了我,我立馬跟工作做了切割,請了沒有截止期限的長假,讓自己好生休養一番。

人沒有辦法一直無所事事的過日子,在書店翻到《暢玩一人公司》1這本書,發現原來寫作能讓自己在時間自主的環境下創造收入,於是我依樣畫葫蘆的,跟著書裡的建議,開始了自媒體經營。

偶爾,我很喜歡這樣的創作步調,但大多時候,我感受不到快樂,甚至覺得有壓力。什麼時候才會覺得快樂?當貼文有人按讚、留言或轉分享時,我會覺得欣喜若狂。社群平台的回應,決定了寫作的快樂與否。

我想起更早之前在奇摩部落格寫作的日子,那時沒什麼自媒體經營的概念,寫作及運動是我抒發一天工作壓力的方法。運動會隨著天氣變化而停歇,但寫作不會。

不知不覺間,每天在部落格上發佈一篇文章成了一種習慣,直到格友留言說:「每天都要來看看妳的文章…」我才驚覺自己走在日更的路上。

原來,日更是一種結果,而不是原因。不是為什麼要日更,而是自然而然地就日更了。

回到盧導在書裡說的:「從事非經濟活動的事時,就不需要用經濟價值來衡量。」

創作不是為了賺錢,如果要賺錢,有更多管道比創作更能賺到錢。創作單純就是為了自己的快樂而已,無論是寫作、拍照、錄影、畫畫、拼布、作菜或捻花弄草,起因都是為了讓自己快樂。人

做快樂的事會有更新頻率的考量嗎?不會。會在意有沒有人按讚、留言或分享嗎?不會。真正重要的,是那個過程帶給了我們快樂。

要不要日更?快樂就好。要不要有流量?那你日更吧!

結語

當你決定要創作時,動機是什麼? 為了被看見的名氣、為了流量發酵後的變現,還是單純享受創作的過程?

你想的是完成創作的目標,還是享受創作時的當下?當焦點放在創作的目標時,比起創作過程的感受,會更在乎作品的回饋與評價。有多少個讚、多少則留言、多少次分享,這些指標數字影響了自己的心情好壞、甚至會左右創作的意願。

我想起曾聽過一集 Podcast:【如果沒人在看,你還會寫嗎?】在自媒體當道的這個時代,無論你的創作是什麼,如果沒有人在看,你還會繼續做那件事嗎?只要問問自己這個問題,就能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心喜歡做那件事,還是只是為了經營自媒體而自欺欺人的說自己喜歡。

創作的動機源自喜歡,廢寢忘食也能怡然自得;若是為了名聲與利益,所謂的創作就有可能需要我們犧牲時間、健康或其他事物,一切只是為創作而創作。

叫你不要創作的,不是對你好的。走在創作途中的你,是為了什麼而創作呢?願我們倘佯在創作心流裡,讓創作帶來的快樂拂去生活裡的苦悶、不爽與壓力。

📣 有悄悄話要對我說嗎? 👉 連結
  1. 暢玩一人公司》,于為暢著,遠流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