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成功有約》04-由內而外建立七大習慣(下)

by 夏離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與成功有約》30 週年全新增訂版除了保留原書作者史蒂芬・柯維的心血結晶之外,還增加了他的兒子西恩・柯維的見解,為此本來就已經有《與成功有約》書籍的我,另外入手了30 週年全新增訂版,才能導讀到西恩・柯維的見解。

七大習慣歷經 30 年、傳承到下一代之後會激發什麼樣的火花呢?

一開始西恩・柯維說了他兒子納森 (Nathan) 打小就有社交焦慮的困擾開始談起,分享了他在教肓納森的過程中關於思維轉換的威力,故事在此不贅述,你可以買書來看,這本書很神奇的地方是,每一次讀都有新的收穫,是值得入手珍藏的一本好書。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作者提到,光是好奇一本書為什麼暢銷,就能收穫不少;而《與成功有約》出版 30 年來,年年都在百大排行榜內,就更要好好的讀讀它了…噢,離題了!

先玩個遊戲…

下圖是 1~54 的數字圖。請各位從 1 開始,然後 2、3 …依序找出每個數字,直到 54,看看你在 60 秒內可以找到幾個。大多數人可以找到 20 幾。

西恩・柯維跟孩子們玩這遊戲時,每次都有幾個孩子可以在 60 秒內由 1 一路找到 54,這說明了我們大人有多常在不知不覺中扼殺了孩子的天分。

與成功有約 - 數字圖
數字圖

西恩・柯維新見解

七大習慣的次序很重要,它的方式是由內而外,我們得先贏得個人成功 (習慣一、二、三),然後才能贏得公眾成功 (習慣四、五、六)。比方你跟上司的關係不好,先不必考慮雙贏,你要先檢視自己,找出自己可能做錯的地方。

西恩・柯維說,每當他有人際關係上的問題時,根據經驗,有八成的機率癥結出自於自己、而不在對方,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自己要先做對,這是由內而外,個人成功永遠在公眾成功之前。

哪個習慣最重要?

西恩・柯維說,經常有人問父親:「哪個習慣最重要?」,根據他們兄弟姐妹所見,父親時不時就會說,每個習慣都是最重要的。

比如:他會說習慣二的以終為始最重要,因為人生如果沒有願景,等於一無所有。

或者說,習慣六的統合綜效是終極習慣,因為只要實踐所有其他習慣,就會達到統合綜效。

又或者說所有習慣裡最重要的就是習慣一的主動積極,因為除非你決定自己作主,否則無法實行其他習慣。

西恩・柯維則說,最重要的習慣就是,你實際上去做了之後,覺得最困難的那個。

高度無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有個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大習慣」很棒的方式,就是反其道而行,了解什麼是不符合這些習慣,西恩・柯維將之稱為「高度無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習慣一:消極回應

  • 把個人問題歸咎於其他人,甚至是經濟或政府
  • 自以為是受害者
  • 情緒寫在臉上

習慣二:得過且過

  • 沒有事先計畫,不願設定目標
  • 不考慮行動的後果
  • 隨波逐流,沒有自己的想法

習慣三:要事最後

  • 拖延症重症患者,事情能拖就拖,直到最後一刻才處理;或搶求已逾期的事件
     
  • 先處理眼前的瑣事,比如手機螢幕一亮起就去看手機
     
  • 不著手處理自己的人際關係,反正關係都在,人又不會跑
     
  • 幹嘛要運動?不運動也還是很健康
     
  • 每天都會有時間可以看 Netflix、YouTube、追蹤 FB、IG…
     

習慣四:不贏就輸

  • 把人生當作一場競爭
  • 覺得人人都想對你不利,最好先下手為強
  • 阻止他人成功

習慣五:先講為快

  • 多說話,用「喔、嗯」假裝聆聽

習慣六:孤芳自賞

  • 別人很傲驕,何必試圖與他們相處
  • 與人合作礙手礙腳,不如自己來

習慣七:累壞自己

  • 忙著為生活打拼,沒有充電與復原的時間
     
  • 拒絕新事物、新觀念的學習,覺得沒必要
     
  • 逃避運動、閱讀、大自然、藝術、音樂,或其他可能啟發新思維的事物
     

有條理的模式

回到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數字遊戲。

下圖的數字與一開始的數字圖是相同的,差別只是在於下圖被區分成九個區塊,你只要依循著九宮格圖的順序,就可以依序找到所有數字。1 在區塊 1, 2 在區塊 2, 3 在區塊 3 …,依此類推到區塊9,然後再回到區塊 1。再試一次,計時 60 秒,看看這次可以找到幾個數字。

依循九宮格順序進行遊戲,幾乎人人都能由 1 找到 54 ,差別在哪裡?差別在於有方法,依循某種有條理的模式協助你前進。這是個簡單的小遊戲,意義卻很深遠。

人生很像數字圖,向前行是不容易的,有太多的挑戰與選擇,很容易迷失方向或沒有進展。七大習慣提供有條理的模式或思考方式,讓你更好更快的解決問題,協助你創造有意義的人生。

觀點想法

進行找數字遊戲時,是深夜 12:30。一天下來,腦袋有些渾沌、眼睛乾癢痠澀的,60 秒時間竟只找到 4,遠遠低於實驗平均值的 20 幾,哪怕是後來依循九宮格順序找數字,反應遲鈍的我並未能在 60 秒內找出所有的數字。

當下深有同感於前一篇內容提到的效能原則,過度耗竭的產能已無法有正常的產出。

效能原則
效能原則

還沒讀到西恩・柯維提到的高度無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我盡可能的學習讓自己成為主動積極的人,凡事多問問自己:「我還能怎麼做?」這個自問句具有強大的力量,當我聚焦於思考這個問題時,負面的情緒自然淡釋許多…

西恩・柯維提到人們習慣消極回應的表象之一是:把個人問題歸咎於其他人,讀到這點,猶如當頭棒喝。

有意識的覺察自問:「我還能怎麼做?」是很棒的經驗體會,但無意識的將責任推咎他人,其實是更大的阻礙。

除了將責任推給他人之外,心隨境轉也是常見的消極回應,像是因為他人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而讓自己有鬱悶、傷心、生氣…的負面情緒,而這些情緒對於解決問題或讓狀況變好並沒有加分的作用,甚至讓自己誤以為一切都是別人的問題,而無法進入覺察自問的階段。

我想起一部描述職場生態的經典電影【穿著 PRADA 的惡魔】,劇中女主角很常回應的一句話是:「 I have no choice. 」她總以為自己只是聽從老闆的指示,並沒有其他選擇,然而她的每一次選擇都是為了讓自己更好而做下的決定。

人生中也常有許多情形是這樣的,比如職業婦女無法參加公司的聚餐活動,因為她必須接送孩子或相夫教子,即使很想參與,也不得不拒絕;如果她沒有依循常規作息做出回應,而是問問自己:「我還能怎麼做?好讓小孩得到照顧,自己也能參加聚餐。」

問了,事情發展未必有所不同;但不問,結局則沒有變化。

另外關於要事最後這一點,我也是心有戚戚焉。每次面臨具有挑戰性的專案時,總莫名的變得賢慧,拖地、刷廁所、洗風扇…當下覺得那些髒污特別礙眼,非得馬上處理不可;又或者坐在書桌前本該好好寫作的我,總喜歡挑那節骨眼瀏覽電子信箱,導致發文時程總是被拖延。

你也有這樣的情形嗎?那你並不孤單,這樣的人很多,我們一起加油,養成要事第一的習慣吧!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不定時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並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找到文章傳送門。(歡迎追蹤 FB 及 IG 接收最新動態)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

Intuit Mailch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