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心態》這本書的內容,該說是具專業度又白話易懂的書,不算燒腦;覺得艱澀的,應該是翻譯的文句編排,讓我得專注啃讀,才能知其所云,一旦看得懂了,便欲罷不能的拜讀下去。
這本書在博客名列暢銷排行榜前十大,是本值得入手的好書。今天要分享的,是書裡的第 13 章 – 預留犯錯空間。

賭客心理的算牌原理
作者用牌桌上「21 點」的算牌原理及賭客心理來說明何謂預留犯錯空間。
「21 點」算牌的基本原理很簡單:
- 沒有人可以肯定的知道莊家接下來會抽到哪一張牌
- 但是你可以一邊注意哪些牌已經發出,一邊算出哪些牌還沒有出現過
- 這個做法可以讓你算出,莊家抽到特定花色撲克牌的機率有多高
這樣的算牌原理可以讓獲勝的機率稍微從莊家那一端傾向玩家那一端。「21 點」玩家知道自己在玩的是一種機率的遊戲,而不是必然的事,無論他們拿到什麼樣的牌都有機會贏,同時也知道有機會算錯牌。不過,要是你認定機率對你有利就大手筆押注,一旦不小心算錯牌就有可能慘輸。
永遠不會有哪個時刻可以讓你有絕對把握眼前的牌局一定會贏,你必須為自己預留犯錯空間,為計畫做計畫,而不是按照計畫做事。
預留犯錯空間的智慧是~
《致富心態》
承認不確定性、隨機性和偶然性…等未知部份永遠存在於生活中。
我想起《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這部戲,湯唯飾演的女主角焦姣在賭場裡遇見同學鄭義,當時鄭義就是運用團隊的算牌技術叱吒於「21 點」牌桌上。
但他們忘了給自己預留犯錯空間,轉眼間就把焦姣簽碼借出的 100 萬籌碼給輸個精光,鄭義跟他的朋友們不認帳,焦姣只能自己扛起債務。
其實原本他們是有設定預留犯錯空間的,就是輸一半時要先下牌桌商討策略,但人一旦坐上了牌桌進入了廝殺,什麼原則呀、策略的…都會被拋諸腦後。
在《致富心態》書裡作者也提到,在技術上可以忍受的損失範圍,與在情感上的損失範圍,兩者間的差距就是被忽略的犯錯空間。
決策上的犯錯空間
預留犯錯空間的論點不僅在投資理財的領域上重要,在生活裡的各個事件與決策中也相形重要。作者在書裡提到一個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有個場景發生在 1942 年年底,一支德國坦克部隊正在地市外圍的草地備戰。當前線迫切需要坦克車時,卻幾乎沒有一輛坦克車可以使用。
工程師很快地找到了答案,原來在前線後方沒有行動的這幾週,田鼠在坦克內部築巢,啃食包覆電氣系統的絕緣材材料。
德國人打造了全世界最精良的坦克設備,但德軍在那裡卻敗給了田鼠。他們有多麼的不可置信?!這種事情幾乎不曾閃過他們的心頭。有哪個坦克車設計師會想到要防備田鼠?!沒有一個合理的設計師會想到這點。
這類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件永遠都在上演。你在為每項風險做好計畫的同時,總會忽略掉一些根本不會想到的插曲,但這些插曲極有可能帶來嚴重的傷害,因為它們發生的頻率常高於你的想像,而且你未曾為它們制定因應措施。
生活裡的未雨綢繆
2021年的 513 全台大停電,是台電忽略了一個人為疏失可能造成影響的停電狀況,在無預警停電狀況發生的同時,搭乘電梯的人們不會想到自己竟然會被困在電梯裡,各商舖依賴電力始能運作的各式電子數位化系統也因此停擺。
而 513 分區限電措施,則是在計算可供電的備用容量率時,在缺水時節仍計算了水力發電的供電量,造成供電不足而必須限電的局面。
精準預測很困難,我們不必把眼前的世界視為非黑即白、可事先預測或全憑運氣。預留犯錯空間是指追求可能可以接受的結果,但人們往往低估這樣做的必要性。
我將作者的「預留犯錯空間」言論,解讀為「未雨綢繆」的概念,就像在策劃活動時,都要再多想一個雨天備案,哪怕根據過往資訊,出現雨天的機率極低。
But, who knows?魔鬼藏在細節裡。在計畫的同時,要假設與事實相反的事件,增加應變的能力。
- 延伸文章:記錄513全台大停電這一天
結語
Covid-19 疫情由本土零確診光榮記錄瞬間驟升到三級警戒,小孩停課在家進行線上教學、各類証照測驗暫停舉行、以擺夜市的謀生的小販被迫停業、餐廳禁止內用飲食、休閒娛樂行業停業…這些都是可以預期發生的狀況,端賴政府及人們在看待疫情事件時,你的應對計畫是什麼。
在去年全球疫情大爆發的時候,各國經歷的許多情形都是前車之鑑,有的人覺得這些狀況不會在台灣發生,有的人則是關切病毒的變種發展,著手規劃未來與疫情共處的準備。
總而言之,每項計畫最重要的部分是:對你的計畫做計畫,而不是按照計畫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