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需要自己閱讀,而不能仰賴別人說書?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在我的寫作類別中,有很大的比例是閱讀心得文章,除了因為有跟出版社合作幫忙新書宣傳曝光之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喜歡靜態活動,包括閱讀與追劇,而讓閱讀與追劇可以成為人生旅程養分的做法,就是寫心得,這也是寫作背後最強大的動機。

也因為內含著推廣閱讀的動機,我的心得內容大多是自己的想法與體悟為主,偶爾穿插少部份的內容摘要,為的也是不要讓人覺得看完了摘要,可以不用看書了。除此之外,我也希望可以透過公開發表閱讀心得讓更多人對書籍產生好奇,進而閱讀那本書;也希望看過書的人可以互相交流彼此的想法。

畢竟,我們都是存活於各自系統裡的人,同樣的一本書,每個人都會捕捉到不同的重點,產生不同的共鳴與想法。透過交流,我們的閱歷可以更豐富,更可以發現在同樣的文字下,不同的立場與觀點。

所以,寫心得是件讓我開心的事,唯一讓我有罣礙的,是透過我的心得,有人討厭起那本書。這種情況可能發生嗎?機率不高,但我想是有的,讓我先說個故事…

對書生氣的故事

那天上傳了一篇閱讀心得,那是本對我來說收穫頗多的書籍。老實說,光是閱讀書籍,我的收穫是有限的,但透過與作者有著同樣專業背景的人直播說書,我在那兩場直播裡收穫很多,也帶動二刷閱讀的動機。

有個讀友在心得貼文下方留言,內容是他聽其他說書人的直播時,覺得想反駁這本書,甚至覺得生氣。我猜想,這樣的感受應該會讓他對這本書起了排斥之心。

或許,書本的內容在他當下的情境,讓他有負面感受 (讀友有說他那陣子狀況不好、心情不好);或許,這本書的論點在他的理解裡就是悖道而行的。但有沒有可能是,那本書原來是可以對他有所幫助的,只是因為說書人的詮釋角度不同而有了不同的感受?

聽說書直播覺得對書生氣的故事

關於說書

喜愛閱讀的我,早期也很喜歡聽別人說書,一部份原因是,想讀的書太多,可以運用的時間太少,透過他人說書,可以很快的認識那本書,若有興趣,再進而購書讀書。

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聽人說書的頻率減少很多,主要原因是覺得說書內容太過簡要零碎,不如自己翻書閱讀來的有系統。其次是在聽人直播說書過程中,說書人的提問或摘要,早已將人的思緒引導到他的論點上,自己的思考能力相對是薄弱的。

最後完全是個人因素,有些說書人的聲音音頻,容易讓我覺得煩躁,可能是硬體設備的緣故,也可能是說書人的口條關係,最關鍵的是,自己的個性喜靜。

現在聽人說書,我偏向找有相關背景的說書人頻道,像是教育、心理或旅遊;或者找有相關長項的說書人頻道,比如寫作、說故事或閱讀。這些選擇是讓自己在聽書的過程中,可以更深入的認識這本書,或學到說書人的實務做法。

不過,這也是閱讀的一種設限,也就是將閱讀與聽書的選擇,在一開始就設定了「有用」的框架。這樣並沒有不好,許多書籍的產生,本就是要協助人解決某些問題或學到某些東西的。

說書人的觀點

回到讀友的留言回饋,他提到的說書直播我也有聽,但聽了十來分我就沒聽了。說書人說的書,是我已完讀且寫過心得的書,在說書人的表達下,我有「我們看的是同一本書嗎?」的疑惑。

那本書的作者有心理學方面的背景,我在閱讀上的收穫是更加覺察自己、認識了自己的內在。但在那位說書的人的詮釋裡,書籍成了一本商業勵志書,成了一本告訴你行動的重要性,與放下完美要求的行動標準之類的書籍。

為了更能同感讀友的情緒,我再次將那場直播重聽了一次,赫然發現,說書人正以著他對書籍的看法介紹著那本書,所以產生了很表象的詮釋,未能觸及作者的心理學專業層面。

說書人並沒有錯,他的長項是快速地在書籍裡擷取重點摘要,既是重點摘要,自然就少了深入的系統與層次。好比我們看到一個孩子習慣晚睡而賴床,多數人們想到的是叫孩子要早點睡,因為重點就是解決賴床的這個問題。但實際上孩子晚睡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功課很多寫不完,可能是他不敢自己睡覺,但陪睡的人晚晚才有空陪他就寢之類的深層因素。

閱讀與思考

說書人可以幫我們快速的認識一本書,但事實上, 同一本書,每個人會讀到不同的東西,得到不同的共鳴。 特別是透過他人精簡摘要的表達中,我們的思考能力正被無形的剝奪中,就像讀友對一本書產生了生氣想反駁的情緒,是不是真的書裡的內容牽動了他的情緒,還是說書人精簡的詮釋而產生的影響呢?

回到讀者本身,我們 為什麼要仰賴別人「幫我們讀書」呢?聽別人說書,就等於我們自己讀過了嗎?

在閱讀或學習的過程中, 用「實用」至上的態度,便會抹煞了我們思考的能力。閱讀,應該幫助更多人看到原本看不到的。它是一個打開的過程,使其自由,而不是限縮。

結語

這篇文章並不是在表達說書不好的這件事,更不是反對大家聽書。也許讀友所經歷的那場直播說書,出版社是覺得讚賞有用的,也讓更多人對該書產生好奇與興趣,一切只是讀友與我的個人感受而已。

但也因為每個人的感受不同,聽書是否就真的代表自己讀過了那本書呢?即便作者想表達的重點就被完整地摘要了出來。這是我所思考的地方。另外,聽人說書聽重點,這跟傳統的填鴨式教育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得到答案、聽到重點的學習類型。

一流的人讀書,都在哪裡畫線?》作者在書裡提到,如果覺得被一本書騙了, 他建議讀者試著思考「為什麼會被騙?」,是書名取得好?書本封面吸引人?作者簡介太誘人?還是相信廣告文案的效果?……花兩三百元可以讓自己明白「如何騙到人」,學費是物超所值的。

除此之外,作者還建議我們可以想想:時下暢銷書究竟是在暢銷什麼?閱讀暢銷書的精髓就是要去思考它是如何被炒作起來的,除了炒作手法,暢銷書之所以為暢銷書,是因為有銷量,代表有更多的人、甚至平時不閱讀的人買了它,表示這本書命中了讀者心中想知道的。

同樣的,一本書之所以會成為說書人的選書,必有其被選上的條件。如果在說書人的詮釋中覺得不認同該書的論點,是否也正是它值得一觀的理由呢?藉由書籍的架構,有系統的了解與自己想法對立的觀點,這更有打破思考框架的效果。

聽人說書很好,自己閱讀更棒!

你喜歡的說書直播或音頻有哪些呢?與我分享吧~


訂閱闆娘電子報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與你分享這一週生活的美好,同時提供本週精選文章連結,讓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更快地找到主流文章傳送門。也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專頁及 Instagram 接收最新動態。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