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三十九》從容不迫的人生畢業典禮安撫了悲慟的心靈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因為韓劇《愛的迫降》而知道孫藝珍,後績也追看了幾部她主演的電影。今年正逢她的結婚喜訊,於是注意到 Netflix 新上架的韓劇《三十九》,破例地在集數未完全上架前就開始收看。

過程中數度想棄劇,除了節奏緩慢之外,對於每個人物總愛憂愁的低思不語鏡頭,覺得實在很悶。讓我有動力把它追完的關鍵是:罹患胰臟癌四期的鄭燦榮如何成為全世界最快樂的癌末患者。

因為有限,所以珍貴

「得不到的最美」這句話也可以應用在事物的稀缺上,於是「因為有限,所以珍貴」,其中包括時間。人的一生會發生些什麼事情,無人可以預料,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每個出生的人一定會走向死亡,差別只在於何時發生、如何進行。

我在工作會議時提到「每個出生的人一定會走向死亡」,一位同事大姐覺得我太悲觀,細問之下,同事大姐的雙親及公婆仍還健在,在人生未經歷死別故事的人眼裡,死亡這件事離他們很遠很遠。

回想過去,第一次有印象的死別,是中風多年的奶奶。三度中風的她到後來已無法自行活動,穿衣、如廁、進食樣樣都得依靠他人,連言語能力都失去。那天,爺爺如常地扶奶奶下床坐好,轉身走到臥房隔壁的廚房端飯菜,就一牆之隔的距離,端好飯菜的爺爺發現奶奶已沈沈睡去,再也喚不醒。

大一那年,學姐在深夜打工下,守規矩的她在四下幾近沒有人車的路口停車等紅燈,就在此時酒駕的汽車從後方沒有剎車的直接撞上她,20 歲的生命在輪下戛然畫下休止符。

在還是 MSN 通訊當紅的年代,隔著螢幕與學長文字對談著職場甘苦談,學長才說及他胃好痛,還沒來得及結束對話時,他便沒了回應。我打電話給學長,沒人接,一股不祥之感油然升起,學長的人生從此停留在「胃好痛」的文字訊息上,再也沒有下文。法醫驗屍說是主動脈剝離惹的禍,一切是那樣的突然,叫人措手不及。

患有憂鬱症的朋友打電話來說很煩,我們約了後天一起喝咖啡,卻在後天的一大早接獲通知,朋友已在前夜懸樑自盡。「後天」的那日我如常赴約,地點從咖啡館更換到殯儀館。說好的咖啡之約呢?

如果人有選擇如何離世的權利,像韓劇《三十九》劇中的鄭燦榮的辭世方式,是珍貴且幸福的。一來沒有歹戲拖棚的不知何時才是盡頭,二來時間足夠讓人刻意安排更多的圓滿,三來當事人還有一點兒體力…

人生中最美好的三年

那年,才 61 歲的母親確診淋巴癌末期,癌細胞佈滿全身淋巴,連腹部臟器及骨髓都被癌細胞攻陷。

母親總嚷嚷著自己將被「扛去種」( 台語 ),我跟對金錢超沒安全感的母親說:
「現在醫療很進步,而且妳的病有標靶藥可以打,離『扛去種』還很遠,除非妳覺得人生無趣,不然妳還是有機會領到勞保退休金的。」

「不用怕變成我的拖油瓶,妳住院住個三天,保險理賠金都比一個小會計的月薪還多,妳的生產力比我高很多呢!」隨著療程的進行,母親一天比一天豁達。

確診時醫生預估母親餘命約有一年,在標靶療程失敗後,餘命預估只剩半年。我跟醫生討論好應對方案,不再予以積極性治療,改以紓緩性治療讓癌細胞不要擴散的太快。

不知情的母親仍正面積極地接受治療,不善廚藝的我為了母親進了廚房,到現在仍覺得廚藝最好的時日,就是母親吃著我做的菜的那段日子,因為料理的過程中,全是女兒對她滿滿的愛。

母親從確診到辭世的那三年日子裡,母女間的芥蒂沒了,重男輕女的母親對我不再苛刻鄙視,不只一次當著我的面對病友或醫護人員說:「還好我有這女兒…」

陪伴母親抗癌的三年時日裡,是我與母親關係最親密的時候。

更從容的應對

某天下午,護理師進行常規的記錄與檢查時,發現鄰床的患者早已沒了生命跡象,陪病的是她的一雙子女,約莫高中或大學的年歲吧!女兒打了電話給舅舅,舅舅叫外甥女手機開擴音,對著他的姐妹說:「好好的走,小孩不用擔心。」

護理師跟小孩家屬索取患者的身份証,要開立死亡証明用的,但往生者的身份証放在家裡,在沒開立死亡証明前,大體無法移動到醫院配合業者的往生室,就這麼擱置在病床上,要等小孩家屬返家取得身份証後,才能進行後續的流程。

我帶母親離開病房,讓她遠離那沈悶的氛圍。母親對我說:「不能等到我走了才通知妳舅舅,快不行的時候就要說。」

又說:「出院後提醒我把身份証拿給妳,妳以後都隨身帶著,我不想走了還要一直躺在病床上。」
我牢牢地記住母親的叮嚀:要讓她最疼愛的小弟有機會送她最後一程,以及她離開後要帶她速速離開醫院。

在母親的抗癌日子裡,兄嫂幾乎每週都會空出一晚回家吃飯;母親若在院中,偶爾也會開車帶母親外出吃頓特別的晚餐。

老人家喜歡小孩,妹妹常帶她的三個孩子回家陪外婆,寒暑假也會讓小孩在外婆家住上 1~2 週。那時的我常跟母親說:「人生終歸一死,妳看妳這樣多好,大家都常常回來看妳,妳也有體力陪伴孫兒孫女們。」

那段日子裡,手足與母親的陪伴總是溫馨的,少了過去的劍拔駑張,全然的天倫之樂氛圍。雖沒有像韓劇《三十九》劇中的早午餐聚會,但母親在世的最後一次生日,除了兒孫全員到齊之外,連她的手足也都出席參與。

除了幫母親圓夢之外 ( 包含讓她吃到童年回憶中由「白鳳豆」製成的白豆沙月餅 ),也跟母親討論了身後事的種種細節,一切最壞的打算都是為了能從容的面對最後的那一天。

人生畢業典禮的存在意義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說,辭世後不需要辦告別式。我卻覺得,告別式非常重要,它並不僅僅是告別而已,更重要的是這場儀式是在撫慰生者悲慟的心靈。

因為與母親討論過身後事,當母親在醫院宣告死亡的那一刻,一切都是依照母親的要求辦理的。當時承辦母親身後事的殥葬業者是龍巖,接體車在各項行政手續未辦妥前,早已在醫院指定位置等候接母親出院,圓滿母親生前的囑託,從宣告那刻起,無縫接軌完成所有行政流程,讓她速速離開醫院。

辭世的母親在移靈到殯儀館後,有出家師父在旁唸誦經文,直至移靈到冰櫃的最後時刻才將大體送入冰櫃,那時在場的,有她的四名子女,還有姨舅及表哥們。即便住在大樓裡,我仍將靈堂設置在家,當晚家裡甚是熱鬧,姨舅表哥們也都在家悼念母親。

一切都是那樣的從容,在母親臨終前,她的四名兒女及最疼愛的弟弟 ( 唯一的舅舅 )都在身旁陪著她,昏迷中的母親在迴光返照時睜開雙眼巡視四周時,若視覺仍在,她是能看到所有她最心愛的人相伴身旁的。

豎靈治喪期間,我忙著穿梭辦理各項行政手續,手足們則是聚在桌旁摺蓮花或元寶,唸誦經文迴向給母親。每早祭祀的早飯,是母親最掛心的小兒子準備的,其餘二餐都由兄長掌廚完成。

〰️〰️〰️

承辦母親身後事的龍巖業務提供了非常多特別服務,除了入殯時出家師父的助念,豎靈期間還跟我們索取母親身前的各種生活照,大圖輸出製作母親的圖像回憶錄,以及剪輯成回憶影片在告別式上播放。告別式播放影片時,聽見身後的姨舅們參與母親的人生旅程的討論。我想,對姨舅們來說,這場儀式除了告別,也撫慰了他們。

搜集相片時,手足們一邊摺著蓮花,一邊翻看陳年相簿。回憶著童年過往,在相片中尋著母親對我們的愛,那些天的我們是幸福的,也是手足各自成家後,最有凝聚力、最有共識、最是融洽的日子。

龍巖有項淨體的服務,得另外付費,且要價不菲。曾有朋友跟殯葬業者詢問淨體服務,業者回答:「都會洗大體啊,不用加費。怎麼洗?就拿水管沖一沖就行了。其他有的沒有的,都是同業的花招。」

母親生前很重視洗澡這件事,熟悉母親習性的護理師們都知道,傍晚時分若有針劑空檔,一定要讓母親先行沐浴,後期病重的母親不能離開氧氣,我還是會去護理站推移動式氧氣桶,讓母親戴著氧氣、幫母親洗澡。因為母親愛洗澡,哪怕其他一般殯葬業者評價所謂的淨體是花招,我仍毫不猶豫的決定要加費這項服務。

龍巖的淨體服務是莊嚴的,前後過程大約二小時的時間,手足與妹妹的三名幼兒都陪伴在側,看著母親的臉龐,似是享受按摩的舒服睡著。小朋友們童言童語地竊竊私語著:「外婆洗澡好像很舒服。」淨體的二小時裡,是手足們最痛哭的時段。

淨體沐浴後,身為女兒的我與妹妹幫母親穿上鞋子,兄嫂、弟弟與母親的孫子孫女們也各自完成他們該完成的張穿程序。據說現代禮儀這些部份都是由殯葬業者代為完成,但因母親與舅舅有交待,龍巖業者也貼心地讓我們這些後輩子孫們完成母親的叮囑。

從母親辭世到最後的晉塔這段期間,我們並不覺得傳統禮俗是累贅或是束縛,而是在過程中更珍惜手足們的相聚時光。在治喪摺蓮花元寶、為母親唸誦藥師經及各種經文時,進行著與母親間的道謝、道愛、道歉、道別,每一道程序都在撫慰我們失親的傷痛。

結語

當人們被告知自己時日無多、遭受打擊震憾之後,換個角度想:還有時日可以做些自己想做的事,也是一種圓滿。

就像韓劇《三十九》劇中的鄭燦榮一圓自己的演員夢,也在不增添父母的麻煩考量下,安排好自己的身後事,這些都有助於讓自己的人生旅程畫下完美的句點。

承辦母親身後事的龍巖業務相當貼心,除了前述的服務之外,承辦業務還準備了白玫瑰花,在告別式開始前,讓母親的親友們一對一的向母親獻花致意。

事後從他提供的側拍相片裡,我看見母親最寵愛的么兒,我的弟弟,雙手合掌地低頭在母親耳邊呢喃訴說,說些什麼除了母親與弟弟,無人知曉,但從相片中我能感覺到,弟弟對母親說了很私密且體己的話。回想母親被宣告死亡的那一刻,小弟緊摀張大的嘴,踉蹌地後退了好幾步,再看告別式時他的低語傾訴,我想當時的震憾應已平復。

另外,妹妹帶著三個小朋友獻花致意時,身高不夠的小外甥踮著腳尖、攀著棺木想看清外婆的舉止被側拍下來,下一張相片則是妹妹抱起幼兒,讓他端詳外婆。這些都是孝的身教,過程中讓孩子們看到媽媽與姨舅對外婆的愛,而非喪禮大體的恐怖可怕。

人生,總有些事是不想面對卻也無法逃避的,那麼就從容迎接它吧!一部劇喚醒了記憶,除了訴說唸叨,也是遙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