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換絕情?!是對方不值得,還是自己過於一廂情願?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在社群媒體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的冷漠,不等於我們不對,只代表了那個人不值得我們真心付出。」過去看到這樣的句子,我會點頭認同,如今看到這樣的文句,卻覺得邏輯不通。

一個人掏心掏肺的付出,換來對方的冷漠回應。關對錯什麼事呢?
當對方不回應你的付出,就是對方不值得或不配?!這又是什麼邏輯?!

會想寫這篇文章,是因為覺得這樣的金字雞湯文,看似有理,實際上是有些風險的。

付出前的觀察

《99%的溝通都是在解決情緒問題》提到讚美有助於提升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而在讚美人家之前,最好先觀察,揣摩一下對方想聽哪種誇獎。看人下菜,才能誇到對方心坎裡去。讚美人都要先觀察好投其所好,那麼付出呢?

我們的付出正是對方需要的嗎?在為對方付出之前,是否思考過自己的真誠付出,有可能造成對方的困擾?

熱情的學長

Dora 在社群平台上寫著:「破布子的季節到了,下酒菜又多了一個選項。」不久,Dora 接到學長來電熱,說他從哪兒幫她搜羅到破布子,也不管 Dora 缺不缺破布子、或詢問 Dora 的行程,只憑著 Dora 的社群貼文,就主動登門送上一大袋破布子 。

不請自來的學長巧遇 Dora 外出,撲了個空,發了訊息給 Dora 說:「給妳送破布子來了,昨天家裡正好做了雪菜包子,妳忙完就趕快回來,包子不冰會壞掉。」看到訊息的 Dora 直覺翻了白眼,因為包子需要冷藏,只好更改行程提早返家,把掛在門把上的包子收進冷凍庫。

學長主動送來破布子並不是第一回,Dora 曾跟學長說:「學長,你不用專程幫我送破布子來,鄰居家有種,他說我可以自行採摘。」學長則是熱情的說:「不妨事,老家那兒種破布子的人多的是,我一大男人採摘很方便,一點都不麻煩。若妳覺得量太多了,就跟他人分享。」聽到學長這樣回答,Dora 不知要怎麼拒絕學長的熱情。

一日,Dora 與學長二家子相約傍晚帶孩子們去放風箏。中午過後,Dora 因中暑身感不適,跟學長取消放風箏的蹓小孩行程,Dora 的先生帶女兒去游泳,讓她好好在家休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 Dora ,點起了香氛蠟燭,悠哉地泡澡聽音樂。此時,學長打電話來了:「我想說妳不舒服,跟老婆孩子們放完風箏經過 xx 麵店,妳喜歡吃那家的紅燒麵,就順便幫妳買來。我車子拐個彎就到妳家了,妳快來開門拿麵吧。」語畢,便掛上了電話。

Dora 只得倉皇地逃離浴缸,火速更衣迎接學長,本以為學長遞交了紅燒麵就會離開,殊不知學長打包了一堆外食,一家子就在 Dora 家吃晚餐。Dora 還來不及通知先生晚餐已有著落,正巧先生也帶了晚餐返家,看似二家子的聚餐聯誼,實則給 Dora 帶來了困擾,除了泡澡放鬆行程被打斷,中暑不適的她還得招呼不請自來的學長,事後還得處理過多的吃食。

熱情主動的學長常無意中給 Dora 添了麻煩,後來 Dora 乾脆打開天窗說亮話,在學長主動說要送水果時,直接拒絕學長的好意。此舉被共同的朋友詮釋為:「Dora 不近人情,高傲地拒絕他人的關心。」也有人勸解學長:「Dora 不懂得珍惜你經營友情的用心,你也別拿自己的熱臉去貼她的冷屁股,她不值得你這樣用心的經營情誼。」話語轉傳到 Dora 耳裡,讓她哭笑不得。

付出後的期待

在真心付出之後,你期待對方給予怎樣的回報呢?一個人在付出後,若想著對方要給予溫暖善意的回應,這是變相的情緒勒索。

真心為對方好的付出,實際上是不會渴求有所回報,除了不期盼實質上的回報,也包含了情緒言語上的回應。如果因為我們的付出,對方就「應該」要怎樣怎樣,這樣的付出離真心尚有段距離。目的~就是這之間的距離。

主動積極的態度

人與人間,主動付出真心是好事。在這些付出之前,我們要先問問自己:「為什麼要做這些?一切都是自己甘願的嗎?」釐清我們付出的動機,如此當對未能善意回意或冷漠相待時,我們就不會往心裡去。自然不會有「我們對不對」或「對方值不值得」這類的疑惑浮上心頭。

當我們是真心為對方好的付出,無論對方如何回應,我們不僅不會究責對錯,以及否定自己或否定他人。反而會反思,有什麼其他更好的管道來表達善意,或者如何轉念或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理解對方的回應。

在主動積極態度下的付出,是帶著智慧的行動,而任憑自己的行事風格一股腦地給予。

或許,對方真的就是一個不懂得珍惜他人真心的黑洞人,或者只是個知道予取予求、不會感恩的自私鬼。此時我們只要走開就好,也不用評論對方為人,或其他什麼值不值得的言論。

結語

人與人之間,換位思考的同理心是一門重要的課題。若只站在自己的角度、關注著自己的情緒感受,受傷的就會是自己。而為了不讓自己有受傷感覺,告訴自己說一切是對方不值得,除了可能讓自己的人際越來越窄,也會讓自己失去成長的空間。

下次覺得對方回應很冷漠時,不妨試著《我可能錯了》 的魔法箴言,跟自己說:「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我可能錯了。」也許我們會發現,先前覺得對方是不值得的人的念頭是錯的。除了魔法箴言,《轉念的力量》提到的四大轉念步驟的第一步:「真的嗎?這是真的嗎?」也有助我們跳脫慣性思維,用另一個角度去理解我們的感受。


訂閱闆娘電子報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與你分享這一週生活的美好,同時提供本週精選文章連結,讓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更快地找到主流文章傳送門。也可以追蹤我的粉絲專頁及 Instagram 接收最新動態。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