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初心:如何在社群中找到讀書的真正價值

by 夏夏

    牧羊人讀書筆記》是本知識含金量頗高的一本書,對於我這個喜歡在閱讀後寫下想法的人來說,是寫作視野的擴展,特別是直白表述論點的勇氣,更叫我神往。

    文章〈《窮人經濟學》—解決貧窮或是「研究」貧窮?〉帶給我很多憾動,牽引我對於某些看似很正常的情況,有了更細微的觀察,並提出不同角度的探詢。

    這些探詢多數還沒找到確切答案,但我很喜歡這股思考力的爆發,是不同以往的思路呈現。

    朱敬一讀《窮人經濟學》

    《窮人經濟學》的作者大有來頭,博客來的評價也很高,我讀了試閱的部份,略過艱澀文字及一堆統計數字,就我能理解內容細細咀嚼,閱讀過程中不時浮現:「原來還有這角度的切入點」、「對欸,說得沒錯」…之類的反應。

    簡單來說,我的思緒被書中內容牽引著走,埋植了作者想表達的(如果我沒有理解錯誤的話),認為這是本含金量頗高的書籍。事實上,至今我仍覺得《窮人經濟學》是本值得挑戰閱讀的好書。

    回到《牧羊人讀書筆記》的文章:〈《窮人經濟學》—解決貧窮或是「研究」貧窮?〉,作者朱敬一先生提出了他的質疑與自己的觀點,我讀來也覺得挺有道理的,然後不知道到底誰講的比較有道理。

    我在想,如果《窮人經濟學》的副標不是「如何終結貧窮」而是類似「認識貧窮的樣貌」之類的標題,朱先生的讀書筆記內容會不會有不同風貌的呈現。

    人貴自知

    一直很喜歡陸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孔嬤嬤說過的一句話:「人貴自知」。這句話是孔嬤嬤回應林小娘時說的話,全句是:「人貴自知,林小娘卻有三不知」,看過這部劇的人都覺得孔嬤嬤說的極好。為什麼林小娘總是說那些不該由她說的話呢?因為無知。

    盛家其他人如何看待林小娘的行徑呢?可能是看透卻不說透,可能是微小言輕之人說了也是白說,更可能是大家是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互動裡,早已習慣了那樣的模式,即便它不合乎常理,也被視為正常。

    我從自己試讀《窮人經濟學》部份內容與《牧羊人讀書筆記》的〈《窮人經濟學》—解決貧窮或是「研究」貧窮?〉,見到無知的力量。因為無知,所以讀這本書覺得有道理,讀那篇文覺得說的極好,但兩股聲音明明就是傾向對立的狀態…

    (寫到這兒,我突然能理解為什麼有人會被割韭菜,且一再被割;也不禁想,在言論泛濫的這世代,自己是不是陷在被割韭菜的局裡而不自知?)

    我的確對經濟議題不熟悉,因為不熟悉所以不接近、甚至是排斥這類文字的咀嚼。就像有些人會說自己是愛好閱讀的人,宣揚著閱讀有多少好處,但從頭到尾只看自己喜歡看、看的懂的書,對於不熟悉的領域則不接觸或拒讀,連試讀看看都不肯。

    至今,我仍有或多或少比例的這種閱讀傾向。

    如果單純把閱讀視為休閒興趣,就沒這麼多問題了,自己開心愉悅就可以。但如果想想透過閱讀或寫作來經營自媒體呢?還適合如此率性而為嗎?

    答案是可以的。因為在社群平台上,最不缺的就是同溫層,自然就能率性而為。

    再說,網路互動裡,又有多少人會像陸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廋》裡的孔嬤嬤那樣把話說的那樣明呢?如果孔嬤嬤不是受託教習三位盛家姑娘,就算知道林小娘無知的作為,她也不會這麼白目。

    看透不說透,是種智慧;知道在什麼時機說透,更是大智慧。當孔嬤嬤是身負教習之責時,她的話語才能鏗鏘有力、被人信服,否則也只是被視為一介老婦之語而已。

    當網路上的留言互動停留在表象時,當局者要走出迷霧就得費番力氣才能看清,比如像我在浩瀚書海游沈中,覺察或了悟隱藏在現象後的真相。

    似是而非裡總是摻著真實

    守護書的貓》有段話是這樣說的:

    一個人的話之所以難以反駁,是因為他說的話當中帶有真實。真實的力量最為強大,只要朝它加上信念,不管再怎麼扭曲歪斜,也不會輕易傾倒。但並非所有都是真實。

    這本書故事主軸是要將書由困境中解救出來,書裡提到的困境延伸到我對閱讀的觀察,分別是:愛書人把書珍藏起來、說書人透過閱讀技巧快速拆解讀完一本書及只讀暢銷書、或有名氣的作者書的人。

    這些都是閱讀領域裡常見的狀態,不能說這樣的閱讀模式是錯的,因為這些人在這麼做的背後,總有真實的論點支撐著他們。

    又好比說寫讀書心得。我在社群裡看見一股圍繞新上架書籍閱讀的風潮,除了寫心得,還舉辦了抽書、送書及各種型式的讀書會。有人說,這是利他共贏,因為粉專主寫讀書心得需要被看見,作者出新書需要平台曝光,相互結合起來就是可以幫助每個加入運作的人都能提高被看見的機會。

    這樣的運作模式並沒有不好,我是極其佩服讚歎這些活動發起人的,也欣賞一群人的帶著利他共贏的熱情參與其中。在這樣的互動過程中,讀者與作者的距離拉近了,也吸收了書裡的知識,而作者獲得了更多鐵粉,新書銷售量因曝光度的增加而提高,各粉專主也因為互相 tag 分享而增加能觸及率,甚至有些不是以閱讀寫作為主的粉專,都開心的參與其中,……好處多多,不勝枚舉。

    不過,我就是覺得哪裡怪怪的,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這些怪怪的疑惑迷團在讀《牧羊人讀書筆記》過程中撕開了一個口子,《守護書的貓》則是加碼讓口子拉大,這團迷霧逐漸散去…

    原來我覺得怪的關鍵,是在這好處多多的活動中,看不見閱讀初心、讀書的真正價值,及寫心得的背後動機,一切像是為做而做、為寫而寫。

    一般說來,喜歡閱讀的人只要不是冷門的書,多數的書都願意閱讀,先讀新上市的書籍也無妨。然真正愛好閱讀且大量閱讀的人,對閱讀並非來者不拒,因為他們早已練就了極強的選書能力,知道自己現在想讀什麼、要讀什麼。

    如果讀書是為了經營自媒體,無論是為作者新上架的書籍宣傳,或協助出版社曝光要宣傳的書籍,上述運作模式超級完美,一舉同時造福了許多人。矛盾的是,多數粉專主會說,我不在意讚數、分享是因為興趣、因為興趣而分享、我還沒有變現的目標…,既是如此,不是更應依初心而行嗎?

    我納悶有多少人是除了讀活動推廣的書之外,仍繼續閱讀各類書籍,也疑惑在這樣喧鬧熱情的風潮裡,真正的快樂比例有多少,又有多少人是「 為自己而讀,為無目地而讀,為純然的愉悅而讀。」呢?

    結語

    以上內容,都不是為了評論對錯,而是自己思考的歷程。最初,我會覺得應該投入其中,跟著一群人共襄盛舉利他共贏的好活動,能安排出時間來配合,也能在其中感愛熱鬧的氛圍。但,心卻覺得因此浮現了某處空洞。

    無論如何,最終我還是極為感恩這群愛好閱讀的同溫層,要有許多的因緣俱足,才能牽引我與《牧羊人讀書筆記》、《守護書的貓》及其他帶給我了悟的好書。所有的事件存在的好壞,都不是一言以蔽之的,一切都是自己的取捨,一切都是生命的歷程。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不定時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並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找到文章傳送門。(歡迎追蹤 FB 及 IG 接收最新動態)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

    Intuit Mailch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