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相識的熱情猶如煙花,來的燦爛,去的孤寂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曾經有人說,當男女初次相識,如果一見鐘情,那種情感濃烈到非君不嫁、非卿不娶的地步,多半是「償債」或「索債」的開始。也就是說,這種迅速產生的強烈感情,往往是一種前世因果的關係。

初相識的熱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閱歷的增長,我發現這種論點不僅適用於男女間的一見鐘情,還可以套用到其他關係上。無論是友情還是愛情、甚至是商務關係的衍生發展,初相識時的熱情往往會隨著日子的過去而產生變化,給彼此留下不同程度的唏噓。

明代湯顯祖在《牡丹亭》中提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這句話揭示了情感的深度,甚至可以讓人為情而生,為情而死。然而,這樣的情感是否永不退色?

撇開因果宿命論不談,那些在初見時就充滿激情、心甘情願,渴望與對方有更多交集的人,行事作風上大多是較感情用事的。一旦感覺稍有不對,或出現需要磨合溝通的關卡,曾經的熱情熾烈,在這過程中煙消雲散。

在情感濃烈的時刻,很難實現宋代詩人秦觀在《鵲橋仙·纖雲弄巧》說的:「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我們更嚮往像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長恨歌》所述的「承歡侍宴無閒暇,春從春遊夜專夜」。然而,如果情感逐漸消散呢?或許只剩下「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慢慢來,比較快

我是個慢熟的人,慢到常被貼上高傲或冷漠的標籤,面對那樣的評論,我也曾經試圖顛覆人們對我的評價,試著回應對於他人投擲出來的熱情。小安是同行後輩,在某個講座上,較晚入席的她怯生生尋著空位,我拍拍身旁的座位,示意她坐下來,講座結束後主動提出互相加 Line l好友。她在臉書貼文上雀躍地分享被崇拜的前輩主動加好友,一段交情自始展開。

當打破陌生的籓籬之後,小安是熱情主動,工作上的瓶頸會問我,感情上的煩惱也會與我訴說。我領著她參與一些活動,在各式的活動中,她的人脈隨著拓展。我們的交情就像煙火般,曾經燦爛,然後消逝於孤寂之中。

類似這樣的社交關係屢見不鮮,對於緣起緣滅之事,也就見怪不怪。面對特別熱情的呼喚或回應,不再像過去那樣專程回應,至於高傲這類的標籤評論,對我的影響力也變得低微。

我終於明白「慢慢來,比較快」這句話也適用於關係的緣起。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被對方的熱情所淹沒,當彼此關係變得淡薄時,就不覺遺憾。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不定時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並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找到文章傳送門。(歡迎追蹤 FB 及 IG 接收最新動態)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

Intuit Mailch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