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予時大方的給予,善良與熱情更能延續下去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你知道吳家德老師有錄 Podcast 嗎?節目名稱叫「你好!我是吳家德」每一集都短短的幾分鐘,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及啟發。

昨天聽了 EP05. 捷運站的大男孩 這一集,前段內容大約是這樣的:

家德老師從台南搭高鐵北上要到台大集思堂會議中心,出捷運站時發現外頭正在下雨,西裝筆挺的家德老師沒有傘,被困在捷運出口處。同時間有一位女孩跟一位男孩看似跟家德老師一樣被大雨困住。

家德老師問女孩:「你知道哪裡有賣傘嗎?」等待家人接送的女孩熱心的跟家德老師訴說商家位置,等家德老師買到了傘,女孩已不見蹤影,應是被家人接走了,此時出口處有二位男孩,一位是一開始就跟家德老師在出口處等雨停的甲男孩,一位是後來才出現的乙男孩。

家德老師問甲男孩:「我要去台大集思堂,你有順路嗎?要不要一起共撐傘。」 甲男孩說:「我要去台科大,比集思堂更遠。」 家德老師轉身再問乙男孩同樣的話,乙男孩驚慌失措地倒退三步搖頭說:「不用了!不用了!」

於是家德老師便獨自撐傘出發前往台大集思堂,到達集思堂時,時間也差不多到點了,此時家德大師突然想到了什麼…… 究竟家德老師想到了什麼呢?留待看倌收聽家德老師的節目囉~ ( 節目連結請按我)

情境劇假設

如果你是家德老師,你會怎麼做?

如果是我,一開始不會先問人哪裡可以買到傘,會用手機 google 離出口處最近的便利商店,便利商品通常都能買到傘。買到傘後,直接出發前往台大集思堂,畢竟一趟功夫就是來辦正事的。

什麼情況才會對人說出:「順不順路、要不要一起共撐…」這句話呢?就是在觀察雨勢、尋找商家時,曾與我眼神對眼的人。

如果你是被詢問共撐傘的乙男孩呢?

我會先道謝再委婉拒絕,覺得不好意思麻煩人家;除非先前曾經對到眼???? … 對到眼很重要嗎?是的,它代表了最基本的第一眼印象,即便現在人人外出都得戴上口罩,但光是眼神的交會,就足以讓陌生的感覺淡釋許多。

中年男子躲角落般的背影

那是個偏熱的春天午后。結束完新竹的行程,搭乘火車欲返回台中,我的座位靠走道,入坐後靠窗位置是空的,過了會兒,一名年約 50 多歲的中年男子越過我入坐,身上飄散微微的汗臭味。我挪移了一下位置,並下意識的拉了拉覆蓋在手臂上的薄外套,意圖驅趕汗臭味。

那位男士始終沒有坐滿座椅的靠在椅背上,而是坐在座椅前段,傾身靠向窗外,像是要看清窗外景色一般。此時,中年男子深深的嘆了一口長氣,我注意到他的肩是垮的,背影透露出「躲角落」的意味。

沒聽見對方握在手裡的手機鈴聲,但他接起了電話,想必是將鈴聲轉為震動。中年男子說話的音量不高,但也沒有刻意壓低音量,午後車廂內的人不是閉目休息就是滑手機,很是安靜,中年男子講電話的聲音很流暢的傳進我耳裡。

內容大約是他跟軍中學弟求救,看台中有無熟識之人可以到台中火車站跟他碰頭借他 500 元,因為他先前皮包被偷……( 這段他陷了窘境的過程沒聽清楚 ),屏東老父車禍急救中,他需要一點車錢讓他可以搭車回屏東。

中年男子接著講了幾通電話,其中一通是學弟回覆找不到台中可以幫忙他的人,其餘幾通分別是跟二姐及媽媽通電話,通話內容大約是父親目前狀況如何,及研究如何讓身無分文的他回到屏東,最後的結論是他包計程車到高雄,由二姐夫到高雄接他並繳付車資,然後一起回屏東。

中年男子的肩更垮了。

接著半個多小時的時間他沒有再接到電話,人也沒有向後靠著椅背舒適的坐著,就一直維持前傾姿勢望著窗外連連嘆氣。

高敏感的我在「竊聽」中年男子講話時,腦海浮現各種小劇場:這是詐騙嗎?那他要騙誰?他會不會轉頭過來跟我裝可憐借錢?…最後停留在腦海裡的是:「為什麼要把人性想得這麼壞?如果一切是真的,眼前這名中年男子的心境該是多麼無助及沈重…」

我默默打開皮夾,決定給他回屏東的車資,一打開皮夾,發現只有一張千元大鈔及一張佰元大鈔。內心小劇場再度開演: 100 元肯定不能幫助對方回到屏東,給他 1,000 元嗎?今兒這趟新竹行程的案子談得很不順,沒收案子還要吐錢出去嗎? 1,000 元雖然不是什麼大錢,但也很好用欸…

正當小劇場此起彼落上演的同時,中年男子似乎哭了……呃,應該說是流淚… 如果是詐騙,背對我的中年男子也太會抓時機了…啊!不管了!沒成交 case 已經夠悶了,就別再讓自己的情緒困在為難裡。

我輕拍中年男子的肩。中年男子回頭,眼眶紅紅的。

我不發一語的從皮夾拿出千元鈔遞給他,他愣了二秒,緩緩的接過錢激動的說:「謝謝妳,妳好善良,妳叫什麼名字?住哪兒?我回到屏東就馬上把錢寄還給妳。」我直接遞了張名片給他。

中年男子不停道謝,拿出手機打給媽媽:「我有錢可以回屏東了,旁邊一位做保險的蕭小姐借了我 1,000 元………有有有,她有給我名片,我說回去再把錢寄還給他。」然後再打了通電話給二姐夫,請二姐夫改到屏東車站接他。

故事到這兒告一段落。

半個多月後的讀書會,跟夥伴們讀著家德老師的著作《觀念一轉彎,業績翻兩番》時,我分享了這段故事,在還沒揭曉闆娘的答案前,問了在座的人:「如果是你,你會借出 1,000 元嗎?這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如果會,那你為什麼願意借?如果不會,又是為什麼?」有人說會,也有人說不會,讀書會便在熱烈討論度過。

結語

回到捷運出口處的乙男孩,他直覺倒退頻頻搖頭說不用了,是陌生人的好心及熱情讓他怯步,或許是這世界給予他的感覺是各行各路、不理不睬吧!就像我的回應一般,先道謝再委婉拒絕,一來不習慣陌生人如此熱情,二來也會質疑這個人有什麼目的,如同火車上的我心中上演的小劇場一般。

後來,火車上的中年男子有把 1,000 元寄回給我嗎?沒有,下火車分道揚鑣後就沒有任何消息了。我在決定掏出那 1,000 元時,就像借錢出去那樣,已做好了有去無回的心理準備。

時光再重來一次,我還是會做出同樣的決定,那個決定是安撫我的惻隱之心用的,當惻隱之心被悸動時,不好好安撫它,會成為一種遺憾,就像家德老闆最後的「叮咚」那樣。

寫這篇文章的稍早,我從公司離開,到了機車停車區時看見一輛 gogolo 正在找車位 (附近非常難停車,又時常有檢舉),當他去而復返與我擦身時,我出聲喊住他:「我要離開了,你來停車。」

當我移開機車時,gogolo 騎士點頭示意,並擺手跟我說再見,我想著:「他一定很高興我大聲喊住了他,終於找到停車位。」

人與人之間是熱情良善,還是冷漠防備,沒有標準答案。如若多一個人像家德老師那樣的熱情,人與人間的溫度或許可以更高一些。

你曾經碰過熱情良善的人給你溫暖嗎?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不定時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並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找到文章傳送門。(歡迎追蹤 FB 及 IG 接收最新動態)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

Intuit Mailch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