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的人都敢對自己下狠手》不設限世代,兢業青年的翻身準則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這本書是 HamiBook 月讀包會員每週三更新的限時下載書冊之一,很久沒看雞湯文的我本來是略過它的,再次注意到它是因為年初買了《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這本書,透過這本書認識了作者陳立飛 ( Spenser ),除了追蹤他的微信公眾號,也開始留意他的著作,開始了與《優秀的人都敢對自己下狠手》這本書的緣起。

許多勵志文都會說,人要勇敢跳脫舒適圈。但說歸說,真正行動的又有幾人呢?陳立飛 ( Spenser ) 的確這麼做了。書本前面的章節相當吸引我的注意力,不少論點都值得深思;中間過後的章節就有點像是作者的日記,記錄著他去香港後的點滴及回憶在家鄉時的過往,大多是約略翻過。跟大家分享我較有感覺的部份:

換一條人生賽道

作者在大學畢業後在寧波重點高中任教,有穩定收入、有社會地位,隔年買了房、買了車,這一切在任可人眼裡看來,都算是人生半個贏家。

然而他在五年後選擇賣掉房子、辭掉工作,決定到寸土寸金的香港唸研究生,這樣的舉動在任何人眼裡看來,大概會覺得這個人瘋了吧?!連他自己都在初到香港唸研究生的時候,在微博上發文:「在應該奮鬥的年紀選擇了穩定;在可以穩定的年紀卻選擇了漂泊。我的人生,真是一齣亂碼。」

他在自序中提到:
「教書很好,只是不適合我。內心兩隻野獸在打架,傳統的那隻告訴我求穩,外面的世界不知有多凶險;但激進的那隻一直在頂著胸口問,難道你的人生就只有這樣了嗎?」

身邊的人問他怎麼勇氣踏出這一步,他卻說:
「那不是勇氣,那是對自己的無能為力,對現狀的砥礪還擊,對未來的沒有退路。和未知的未來相比,一眼看得到盡頭的未來更讓我恐懼。說白了,其實就是軟弱無能。」

這句話憾動了我,我想起職業講師王永福老師,他初入社會的職業是工地主任,會選擇辭去穩定工作轉行到業務領域,是因為他看見了五年、十年後自己的模樣,因為不願意成為那樣的人,於是轉換了跑道。

先想想你想要未來是怎樣的模樣,再看看現在的職業是否能夠達到那個境界,如果不能,要不就是修改未來的藍圖,要不就是思考如何才能讓那個未來實現,是不是一定要換一條人生賽道?這倒因人而異,但最起碼,在三個月如同一年的網路時代裡,你不再只是隨遇而安的滿足現況,而是思考現在與未來間的關係。

當未來的世界已經翻頁,你會在原來的一頁,還是新的一頁?

以作者原來老師的職業來說,在我讀書的那個年代,老師這份職業是很吃香的,既穩定、又有寒暑假,捧著鐵飯員的公務員選老婆,特別鐘情老師這職業,好像女子只要當上了老師,一輩子就能無所匱乏的樣子。時光荏苒,我的就業生涯還沒過一半,就有學校因為少子化緣故招不到學生被勒令停招。

前些天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最新公布的全球生育率報告顯示,全球227個國家地區中,台灣排名敬陪末座:國內15到45歲間女性,今年每人平均將生育出約1.07個新生兒,比起南韓的1.09、以及香港的1.22還低。受到少子化衝繫,高教工會預估,未來將有高達40所的學校退場,到時將會有1.9萬名教師面臨失業危機。

現在穩定的一切在未來仍是穩定的嗎?

時間是這個時代最大的匱乏

在網路時代裡,一天 24 小時扣除睡覺時間,其餘的時段都被社交媒體、電子郵件及待辦清單切割的零碎,像作者的公眾號平台更新文章,最需要的是一整段時間、一氣呵成的完成,時間碎片化的現況,便讓他的文章更新工作添加了些挑戰。

學會運用零碎時間是現代人必要的技能之一,越來越多人隨時戴著耳機,利用通勤、家務的瑣碎時間聽有聲書或線上課程音檔,把握小時間充電。

網路爆紅文作家歐陽立中老師,要求自己在通勤時間裡用手機寫作、發出社群文章。

職業講師王永福老師在他的新書《工作與生活的技術》裡提到,他在南征北討時,除了會在高鐵上寫作,連搭乘計程車的時間他都會拿出筆電寫作,為了不浪費時間,MacBook 是不關機的,如此才能節省電腦的開機時間。

吳曉波說:「我的時間是很貴的,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當時間越來越不夠用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減法人生,拒絕無用的社交,把時間放在跟家人的陪伴上。時間花在哪裡,價值就在哪裡。

腦力激盪的三個問題

麥肯錫在招人時最看重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提供真正有效的諮詢建義,是否符合對方的現況、與被執行的可能性。

在腦力激溫裡,大家都會說、也樂意說,因為說不用成本、不用負責,但若不能討論出解決方案,便浪費了一段時間。為了避免這種情形,在腦力激溫時可以提問三個問題:

一、什麼時候開始落實

要等到方案真正完美才行動的方案,通常沒有執行的機會。有的時候,我們必須摸著石子過河,且戰且走的在執行中修正調整。

沒有開始做之前,再精美的方案都是扯淡。

二、列出時間表

做專案時,一定要有 Time Table,也就是所謂的時間表,以時間為主軸,將目標拆解為小目標,再列出行動方案。

三、一定要有 Deadline

大多數人都有拖延症,特別是需要傷神費腦的事,更容易被留到最後一刻才執行,所以明定截止日期是重要。大部份時候,真正投入和專注執行的時候,所花的時間並不如想像中的多,換句話說,給三天和給一星期,效果通常是一樣的,甚至前者更有效率。

談到時間管理,便離不開拖延症,許多緊急的事情,都是由不緊急事項經由拖延變得緊急。對於嚴重拖延症的人來說, deadline 要比真正的截止日更提前,因為他們總會在最後一刻才執行,如此就失去了緩衝調整的空間。有一些人更誇張,偏要在截止日後狼狽的彌補,碰到這樣的合作夥伴,是心生修養的一大課題。

結語

因為平均壽命的延長,這個世界對於年齡更寬容了,但即便是如此,年齡的確是職場競爭力的殺手。你選好接下來的人生賽道了嗎?那麼就對自己下狠手吧!就像書裡最後寫的:無須量力,只管前行;不怕路長,只怕心老。共勉!

優秀的人都敢對自己下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