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久了就像了」,真的如此嗎?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朋友傳來了一則網址連結訊息,問:「不知道妳對這篇的觀點為何?」……


文章內容

3 年前,同事小方有個困擾,小學同學跟他借錢,小方很猶豫。同學創業,收入不穩,小方怕錢有去無回。於是我問小方,對方要借多少,小方回答:

「 5 萬元。」

只借 5 萬元很奇怪,好像這老闆連吃飯都困難似的。小方 26 歲,薪水不到 3 萬元,要出借 5 萬元,必須咬牙存幾個月吧?不過,最後小方還是借了,只是提心吊膽,怕同學一借再借、沒完沒了。1 個月後,小方的同學出手大方,居然請他吃一客 2,000 元的牛排,更奇怪的在後頭!

借錢卻不花用

結帳時,同學打開長皮夾,露出厚厚一疊鈔票,不要說小方愣住,連收銀員也眼睛一亮,因為現在身上帶著巨款的人極少,結果同學用的是刷卡。小方百思不得其解,既然有錢,何必跟他借錢?

「喔,你是說皮夾裡的 5 萬元嗎?那是你借我的,一直擺著都沒用。」

「沒錢,就拿來用啊!」

「不行,那是拿來擺著好看的,不是用的。」

借錢來擺皮夾裡,又不會生利息!同學解釋,創業維艱,一直燒錢,女朋友的幾張卡都刷爆,可是他估算過,成功是遲早的事,必須再苦撐下去。人窮就會志短,特別跟小方借 5 萬元放在皮夾裡,至少從收銀員發亮的眼睛,提醒自己終究會成為有錢人。

3 年後,再遇到離職後的小方,他說,早知道,應該多借一些錢,撈個股東做做,就不必上班,因為他同學年營業額已經破億,業績蒸蒸日上。反觀自己,跳槽之後,薪水不過加了3千元,不得不感慨地說:

「我們同年,還不到 30 歲,怎麼會差那麼多?」

運氣,也可以繼承

老實說,當下我也楞住,後來仔細回想,發現小方的同學並非特例,我的身邊不少白手起家、奮鬥有成的人,在一窮二白的時候,行為模式如出一轍!

有人說「近水樓台效應」,接近有錢人,等於接近無窮的商機;也有人說「月暈效應」,當別人以為你有錢,就以為你很能幹,給你更多機會。這些說法都對,可惜有些老生常談,直到我看了「7好運的法則」一書,才知道這是「階級意識」造成的。

社會有階級之分,不過,階級世襲靠的不只是財富繼承,還有運氣繼承。很多人以為,不論富人或窮人,好運各是五五波,而窮人能不能翻身,就看努不努力。事實上,富人比窮人好運多了。

倒不是老天爺對富人特別眷顧,而是階級帶來的身分感被內化,社會學家皮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有一本重要著作「區隔」(Discrimination),他將這種情況稱為「習性」,或是能複製社經階級差異、與世界互動的方式。

比方說,富人的孩子即使天分普通,卻可以請到優秀的家教,用有趣的方式教他數學,申請進入像哈佛這類頂尖大學。可是窮人的孩子再聰明,他從家裡承襲來的觀念是,讀書浪費金錢與時間,還不如早點畢業、早點工作養家。這些社會區隔帶來的差異,肉眼可見;可是,還有一種是他看待自己,以及別人看待他的方式,則是內隱而難以察覺。

想像一下,2個同齡的孩子坐在面前,一個衣著整齊乾淨、姿勢優雅端正,另一個穿得破破爛爛、身體動個不停,老師有個任務要交派,必須決定誰會做得好,並且交給他,最後通常會指定看起來像是好人家的孩子。老師會認為自己偏心嗎?

承認社會有階級吧!

不會!第一,老師未曾意識到自己做了區隔;第二,老師會找到合理化的解釋,比如:這個孩子比較聰明、負責任、可信賴,而那個孩子既笨又不想學習,別讓他把事情搞砸才是。

這2種孩子,從小拿到「我做得到」的彈珠數目懸殊,長大成人之後,自我預言成真,變成2種人,一個努力負責,一個懶惰推拖,階級再度複製成功。

除了財富之外,還有美貌與家世等,都會使我們的大腦不斷接收到一個訊息:「我屬於哪個階級」,比如:我是窮人家、我長得醜、我爸爸的職業很丟臉等,就會自動歸類到較低的階級,而別人也不會分給他「我做得到」的彈珠,逐漸失去對人生的掌控力。

不過,也有少數窮人脫離貧困,成功翻身,又是怎麼回事?就像小方的同學,或是我認識的一些白手起家的成功創業者,他們不同於一般人之處是承認社會階級存在,並投身有錢世界,大玩有錢人的遊戲規則。

比如:讓自己感覺到是有錢人、看起來時尚有型、舉止顯得來自好家庭等,別人就會認定他們是上流階級,發給多一些「我做得到」的彈珠,機會倍增,有如好運降臨,當然容易成功。

10多年前,我在業務部任職時,總經理要求業務員跑客戶時,不准再搭捷運、或騎機車,一律以車代步。不騙你,下個月就看到全部業務員,不是開賓士,就是BMW,連衣服和包包都換成相稱的大名牌,各個走路帶風!他們還告訴我:

「最近跑客戶,手氣順多了。」

客戶看到他們開名車、穿名牌,認定他們業務做得成功,信賴感倍增,自然給更多「我做得到」的彈珠,訂單滿手。後來這些人像上癮似的,車子越換越高級,顯然已經成為一種幸運密碼。

讓世界向你傾斜

所以,不論是上班或創業,想要讓世界向自己這邊傾斜,多拿到一些「我做得到」的彈珠,那麼至少從外表到行為習慣,創造一種成功者的環境與氛圍,不斷提醒大腦:「我是人生勝利組」,讓別人信以為真,提供專屬成功者階級的機會,又多又大!比起留在失敗者階級,就能夠幸運到超級有感!

俗話說:「裝久了就像。」想要成功,就裝得像成功者;想要有錢,就裝得像有錢人;想要有知識,就裝得像知識份子;想要變美,就在各方面打扮得像美女…在人生天秤的另一端堆滿「我做得到」的彈珠,人生就會傾斜到你想要存在的階級,就是這麼簡單!

前提是,承認社會有階級之分,為了進入更成功、更有錢、更有知識、更美麗的階級,願意付出代價去改變、去努力。


這個世界,無論哪個層面都存在著階級之分,而身處在階級內的你我,要如何可以上階?筆者用故事帶出用「假裝」來讓別人以為他們是人生勝利組,進而使自己的人生傾斜到想要的階級上。

身為年資近 20 年的業務老手,對於包裝自己來獲得機會的情境履見不鮮。然而,成功讓自己真正變豪華的卻只是少數,為什麼?面對社會階級,除了假裝之外,還有什麼做法?

在假裝之前,心態調整是必要前提

一直覺得 Ava 是個衣食無缺、生活富足的女子,雖不像貴婦那般的闊氣,但舉手投足間全是大器。比如在商店付現後的找零,她會隨手投進櫃檯前的愛心小箱;吃到了覺得好吃的食物,會大量購買跟家人朋友分享。

我猜想著,或許是她從小家境優渥的緣故,後來知道她小時候家境很不好,不好到偶爾會有三餐不濟的窘境,她甚至曾經因為肚子太餓試圖吃衛生紙止饑。

「看妳用錢的態度,感覺不出妳小時候那麼苦」我說。

「錢就是要花的呀!我並不是生活奢侈的亂花錢,我喜歡跟大家分享生活中的美好,花這樣的錢我覺得很值得。再說,錢再賺就有了,當個守財奴感覺就像過苦日子一般,我姐就是這樣。」

Ava 的姐姐因為小時候的苦日子,與 Ava 有著截然不同的金錢觀,省吃儉用、未雨謬綢的危機感在她腦袋中根生蒂固的難以動搖。

回到文章裡小方與同學的故事,同學認為自己的事業早晚會成功,藉由請小方吃 2,000 元大餐及旁人看見皮夾大鈔發亮的眼神,讓自己感覺是個有錢人,這是一種思考模式。

三年的時間過去了,同學的營業額破億,這並非一蹴可成之事,然而小方並沒有模仿同學的做法,而是打安全牌的透過跳槽來加薪,這是另一種思考模式。

「裝久了就像了」,這不僅只是模仿表象的言行舉止,連心態觀念都得要模仿到位才行。假如今天創業的是小方,打開皮夾看見借來的五萬元大鈔,他會覺得自己是有錢人?還是想著燒錢燒到皮夾裡的現金都是借來的?

「假裝」是上階的過渡時期,還是只是在意他人的眼光?

在業務領域打滾多年,不乏靠著開名車、提名包來彰顯自己的人,他們是心裡堅定的相信,如今的假裝就是三、五年後的自己?還是靠外在的包裝來讓別人稱羨他們的光鮮亮麗?

對於前者的信念來說,這些名牌的外在事物叫投資,先把自己打點好,讓自己得到更多機會,就像職場菜鳥一開始先添置套裝,在專業能力還不成氣候之前,靠外表來呈現專業形象。而後者,則是依靠外表來得到認同,讓旁人覺得他投入的職涯或創業之舉是明智讓人仰望羨慕的。

外表的亮麗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而自己的心念態度則會在相處了解被瞭若指掌,有沒有錢?腦袋有沒有內容?內涵夠不夠專業?都是可以在相處後被了解的,心念態度與外表若無法同步,就不免給人「打腫臉充胖子」或「東施效顰」之感。

獲得機會的方式

為了進入更成功、更有錢、更有知識、更美麗的階級,除了靠「假裝」開始,然後付出代價去改變、去努力。

經濟上沒能穿名牌,那就把自己打點的順眼,讓外表符合自己的身份;把自己的國產車當進口車般的保養呵護,國產車也能有進口車的尊榮感;守時比戴名錶更重要;文件備齊比拿名牌包更有助業務的簽成。

認識的人都是舒適圈內的人脈,那就透過社團、課程、各式年會去認識行業中的佼佼者;在與人社交時多用心,透過建立共同點來廣結善緣。

社交時聊到自己不懂的,是要誠實的表達不懂?還是要不懂裝懂?以我來說,如果談及的領域對我來說不完全陌生,我會不懂裝懂的予以附和,或交流觀點,事後再鴨子划水的對於裝懂的部份研究理解。在這段過程中,我的確不懂裝懂,但最後結果,是我學到了更多,同時也在社交過程中,與人有交集。

但若是談及自己不懂的領域,會惦惦自己的分量,沒把握事後抱佛腳去搞懂的,不如就謙卑求教。總之,要裝就不能讓人看出你是裝的!而如何讓人感覺不出你是假裝的,那就要靠自己努力及改變。

結語

回到文章標題:「裝久了就像」原來是有道理的?我個人是同意這觀點的。但並不是單純的「想要成功,就裝得像成功者;想要有錢,就裝得像有錢人;想要有知識,就裝得像知識份子;想要變美,就在各方面打扮得像美女…」這麼簡單而已,「假裝」也是要下功夫的。

在韓劇《寄生上流》中,基宇為了接手朋友的家教工作,他得花心思先偽造名校延世大學的學歷;基婷佯裝為美國著名藝術學府伊利諾大學畢業生,並透過自己藝術天份及能言善道,讓自己獲聘成為多頌的藝術治療師。

有些人會說,我不屑「假裝」、那是種欺騙。如果欺騙的過程中並未惡意傷及他人,那「假裝」又有何妨?最怕的是自己根本不願付出,連假裝都懶得裝,只想讓自己處於最舒適的狀態裡,那麼就像文章筆者的同事小方一樣,死守安全牌卻大嘆同年卻不同際遇。

要是無法改變對「假裝」的刻板印象,說服不了假裝,不如透過書寫3分鐘未來日記,把自己想要的模樣寫下來,透過吸引力法則的力量,讓自己的行動跟著調整改變,進入心想事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