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原理》升遷 5 拉力,讓你獲得提拔被升遷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2022 年台灣的年度大事之一,就是第三次九合一選舉。我回想起大學時代的社團競選活動,在活動中觀察出一個有趣的現象:很會選舉的人不見得是適合那個職務的人。

以學生會會長的選舉為例,甲、乙兩候選人當時都找了我加入競選團隊,我選擇加入甲團隊。室友問我:「妳為什麼選擇甲?乙候選人比較有魄力,應該比較會做事。」我說:「但甲在選票方面較有勝算。」選舉結果是甲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在他任職的一年內,會內的重要幹部皆有更換變動的狀況。甲的親和魅力讓他打贏選戰,但他少了身為會長需要有的領導管理能力。

反觀國內的各項選舉,當黨內同時有二人以上競選該職務時,決定推派人選時,考量的關鍵則在於誰較有打贏選戰的機率。由此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選舉跳票的情況,打選戰與執政其實是兩碼事。這種情形,就是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
Laurence J. Peter | Raymond Hull
樂金文化

什麼是彼得原理

根據維基百科,「彼得原理」是由勞倫斯·彼得提出的,指:在組織或企業的等級制度中,人會因其某種特質或特殊技能,令他被擢升到不能勝任的高階職位,最終變成組織的障礙物(冗員)及負資產。和「 墨菲定律 」、「 帕金森定律 」並稱為20世紀西方文化中最傑出的三大發現。其應用在職場中有以下特色:

  • 好員工不見得能成為好主管
    優秀的業務員不等於具備領導管理的職能。
  • 太適任反而會出局
    在工作中游刃有餘,明顯優於組織內多數人的能力,反而會陷入不適任的表象。
  • 職涯的等級天花板
    任何員工,都是因為有才能才獲得升遷,直到他沒有更多的才能表現,就停滯在「無法勝任」的職位。因此要避免盲目地追求升遷。
  • 不適任的檢視
    超出身心壓力的負荷
    超出社交能力負荷
    超出情感控制能力的負荷
    超出心智能力的負荷

如何獲得提拔

要升遷到不適任職位的前提,是得先要獲得升遷,作者說「提拔」就是最強大的升遷拉力,如果能獲得提拔,無疑是升遷的捷徑。作者根據他的研究結果,精簡出升遷 5 拉力:

  1. 找到職涯貴人,也就是位階比你高,能幫助你升遷的人。
     
  2. 讓職涯貴人知道,如果提拔你,他能得到什麼;若不提拔你,他將失去什麼。
     
  3. 如果第一位職涯貴人爬得不夠高,就找爬得更高的職涯貴人來提拔你。
     
  4. 多位職涯貴人的拉力有加乘效果。
     
  5. 如果你想升遷的位子已有不適任者卡位,代表對方不會升遷,而那個位子不會有空缺,要果斷的轉向其他升遷管道。

要注意的是,若你想因被提拔而獲得升遷,在職場的人際關係就得下番功夫經營,免得因招嫉而讓人否定你的工作能力。

如何辨別不適任的徵兆

前述的升遷 5 拉力中第 5 點,在決定轉向其他升遷管道之前,要先確認好對方是否確為不適任的卡位。然而不適任的人會用許多障眼法掩飾他的不適任, 因為不適任,他們選擇不做好分內的工作,而是將之替換為其他能夠得心應手的工作,來掩飾自己的不適任。

  • 永無止盡的準備
    面對重要任務時,適任的員工會直接著手開始,但不適任員工會選擇忙著執行前期的準備工作。
  • 專精枝微末節的小事
    管好枝微末節,重要的事就會自動迎刃而解。
  • 專注於小任務
    將所有心力集中在一個小任務上。如果這個小任務能做好,他就會繼續做;如果做不好,他就會把任務範圍再縮得更小。
  • 成為職務代理人
    不適任的資深員工,有時會成為職務代理人,暫代的職務內容,通常都跟代理人原來的工作不同。職務代理人因此不必處理自己分內的職務,但他也無須在新的職位上做出任何重大的決策,他可能會說:「這我不能做決定,應該要等到正式組長接任,由他來決定。」
  • 以形象蓋過工作表現
    這個妙招的法則就是:要讓自己感到滿意的話,必須把形象看得比工作表現還重要,也就是彼得安慰劑效應 ( Peter’s Placebo )。彼得安慰劑效應在政治人物身上尤其常見,他們常大談制度有多重要,對自己的職責卻少有落實。
  • 做與工作不相干的事
    比如公司的總裁,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花在領導慈善機構上,包括組織募款活動、籌辦慈善活動、激勵志工士氣以及監督專業人員等。進辦公室只是為了簽一些重要的文件。

觀點與想法

甫讀此書,對於作者提到的「太適任反而會出局」的言論特別有印象。一位保經公司的老闆曾跟我說,在他的管理下,禁止各單位主管私下舉辦獎勵活動。我覺得不解,單位主管自掏腰包辦獎勵活動,對該單位的績效提升有正向作用,為什麼要禁止?

該老闆解釋,有甲、乙兩單位,甲單位主管續效好、收入高,願意把多得的獎金拿出來辦活動;而乙單位主管績效普通,收入也一般,無力提供獎金做獎勵活動。此時容易有種狀況就是,乙單位員工覺得甲單位主管比較好,想換單位、或降低對自己單位主管的向心力。

對話當時,未閱讀《彼得原理》此書,如今讀來,這位保經公司的論點正是符合作者提及的「太適任反而會出局」的論點。白話文就是「你的風采擋了別人的道」,與「功高震主」有不謀而合之處。

本以為這是本枯燥的管理書,閱讀後發現作者繞道正規管理學,以幽默生動的筆風,佐以大量職場案例,是本實用的好書。雖說此書最早於 1969 年出版,書裡有些地方偏向過時,但核心概念仍能貼切的應用在現今的職場,就像彼得博士說的,他的想法是永恆不變的職場真理:「不適任現象,不受時空和地域的限制」。

讀完此書,會發現你我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組織中不適任的成員,也發現組織裡有不少人是不適任的。企業經營也是同理,不少商家企業在 Covid-19 疫情肆虐下,因為因應上的不適任或數位轉型上的不適任,沒能挺過這波疫情。

根據不適任的工作徵兆,請反觀自己,是否有出現相關的徵兆呢?歡迎與我分享唷!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闆娘電子報,我將不定時與你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們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偶爾會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更快找到文章傳送門。

註:歡迎追蹤 臉書粉絲專頁 及 Instagram 接收最新動態,我也會在 Threads 上分享閱讀的摘要段落。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