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除大腦的比較木馬程式,爬出人生的比較泥淖

by 于真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在希臘神話裡,宙斯給了潘朵拉一個神秘的盒子,並叮囑她不可以打開。但是潘朵拉不敵好奇心的誘惑,還是偷偷的把盒子打開了,然而在盒子裡面裝的是邪惡的因子,諸如:貪婪、虛偽、誹謗、嫉妒…等,這些邪惡的因子落入人世間,於是人類被載入了這些邪惡因子,用現在的語言來說,是潘朵拉為人類植入了各式各樣專屬人類的木馬程式,其中也包含了比較木馬程式。

大腦的比較木馬程式

在大自然界中,沒有比較這回事,一朵小花不會跟旁邊的花比較誰開的比較美;在動物界裡,也沒有比較這回事,觀察家裡的二位貓主子,不會比較誰較得寵,或誰跳得高。比較,是人類專有的基因。

張曼娟老師在《遠見雜誌》432 期裡提到自己的創作故事,這故事主要說給小學中年級的小朋友聽,叫 《洋蔥和蕃茄的選美賽》,故事內容如下:

一天,蔬菜們聚在一起舉辦選美活動,最後由洋蔥與蕃茄角逐總冠軍。
洋蔥:我很有層次感,不能一眼看穿。
蕃茄:我的色彩十分鮮豔,人見人愛。
洋蔥:傷害我的人,把我切開,他會痛哭流涕。
蕃茄:只要食物裡加了我,就能改變食物的顏色與滋味。
洋蔥與蕃茄爭論不休,蔬菜們覺得彼此都有道理,無法做出總冠軍表決…

在張曼娟老師的說故事過程中,孩子們說:「蕃茄跟洋蔥是不一樣的東西,為什麼要比較?」那麼,後來我們又是如何陷入「比較泥淖」的呢?

或許是潘朵拉打翻了盒子,把比較心載入人類的基因之中,也或許是我們的原生家庭幫我們在大腦裡植入了這樣的比較木馬程式。因為比較,我們變得滯礙難行。

比如,覺得應該養成寫作的能力或習慣,卻因「比較木馬程式」讓我們覺得自己寫得比別人差,而不敢公開寫作。獨樂樂的寫作也是可以,但又覺得沒有他人的意見,就不能知道自己寫得好不好。於是在練習寫作的這條路上,我們跌跌撞撞,盼有人提攜,又怕因此顯得自己拙劣。

無止盡的比較模式

嗷嗷待哺的小嬰孩雖不會開口說話或理解大人的言語,但他們能感受語言裡的頻率與情緒。小嬰孩不會自己比較,但他一直在接收大人的比較木馬程式植入,這個程式植入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確定受孕的那一刻。

受孕時:「怎麼害喜這麼嚴重?我懷 XXX 時都不會這樣害喜」
出生時:「頭髮這麼少,XXX 出生時頭髮超濃密」「我家孩子很好帶,不像 XXX 的小孩成天哭不停」
開始學坐學爬學走路時,人們又開始比較,誰學得快、誰學得好…

人類天生沒有比較的能力,卻被比較的氛圍層層包圍著。若是家裡的小孩不只一個時,比較木馬程式會在手足之間發揮作用,不僅大人拿二個孩子相做比較,連孩子自己也被潛移默化著與手足較量著。

上了學校,比較成績;出了社會,比較工作;然後是比結婚對象、比生兒育女、比社會經歷…就連人生戲曲落幕,結局劇情也會淪入比較。小的時候,人們大多是被動性的比較,隨著年紀增長、歷練越廣,主動性的比較越來越多。這樣的無止境比較模式,猶如為我們的大腦植入了木馬程式,讓人生多出許多限制的坎。

結語

既然被植入了比較木馬程式,一勞永逸的方式是清除它。在無法完全清除它的當下此時,我們要覺察比較木馬程式的存在,降低它來干擾我們人生運作的機率。若是你的大腦已被比較木馬程式侵入癱瘓而無法不比較,那就跟自己比吧!跟昨天的自己比,跟上個月的自己比,你會發現,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更開心,因為那個超越,不是蕃茄勝過洋蔥,而是完完全全的自我凌駕了自我。

人生不是來論對錯,更不是比成敗,而是藉由心事地物的經歷,學會愛、懂得愛,讓我們一起移除深植於心的比較木馬程式,爬出比較泥淖、享受人生的各種風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