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發炎》面對你的心慌意亂,找回身心的自然平衡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面對當今地球與大眾健康議題的全球性挑戰,《情緒發炎》是一本強大、全面又實用的韌性培養指南。裡面的方法以科學為基礎,提供我們一個可因應狀況、隨時取用的個人化工具箱,讓我們維持頭腦清晰與平靜,為世界貢獻付出,且從內而外感受滿滿的幸福。

——丹尼爾.席格醫學博士(Daniel J. Siegel, MD)/《紐約時報》暢銷書《覺知(Aware)》作者

活在這個失控的世界:政治衝突、戰爭一觸即發、流行病毒肆虐、氣候異常、個人關係或職場紛爭……天災人禍不斷,人心惶惶;越來越多人無以名狀地感到焦慮或悲傷、遇到狀況過度反應、或有因情緒而起的睡眠障礙等困擾。讓人不禁想問:

  • 我該如何處理感受到的動盪不安?
  • 該怎麼做,我才能再度擁有安全感和穩定感?
  • 我要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回應情緒的觸因?

二大指引,釐清你的情緒反應類型

  • 第1步,承認情緒發炎的存在
  • 第2步,確定你的「反應類型」: 神經質、警戒型、激動型或退縮型。

正確了解身心對壓力超負荷的反應,對治自己的情緒困擾。
註:書中有情緒反應類型的測驗

神經質反應類型

你患有焦慮、憂慮或恐懼型的情緒發炎。你也許不知道真正困擾你或讓你不安的是什麼(你也可能因為太困擾而不想知道),但你確實知道自己感覺不舒服。研究發現,這種情緒反應也許是源自兒童時期的不好經歷(如:虐待、家庭生活不穩定或經濟拮据…等),隨著年紀增長,漸漸發展為成年期的情緒焦慮問題。

我們都有第六感,這是一個重要的本能,它能讓你適應潛在的威脅和不斷進化的狀況。第六感潛在的負面影響是,如果你無法關閉擔憂,它們就會成為內在壓力和摩擦的來源。你該做的就是減輕與消除焦慮,並從中吸收一些內在的能量(你可以在本書中學到方法)。

警戒型反應類型

你很有可能有一張族繁不及備載的待備清單,列舉著你感覺可以、應該或必須做的事;而且你會告訴自己要馬上行動來改變自己的現狀。從深層來看,這些清單會讓你逃避思考真正困擾你的問題。

在完成清單前,先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或許有幫助:

  • 目前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 在這種情況下,我處於什麼位置或怎麼做會更有效率?

關鍵是釐清你獨特或特別擅長的事,接著,要刻意且有意識地執行這些行動。

激動型反應類型

顯然你的情緒發炎是以惱怒或是憤慨為主要症狀。你也許會因為別人的愚蠢、貪婪、無能或自私而有受騙、沮喪或煩躁的感受。

當你的身邊有壞事發生、或好人受到傷害時,生氣就是你對不公義最直接的反應。我們的目標不是壓抑怒氣,事實上研究發現,壓抑怒氣會讓人在承擔壓力性任務時血壓飆升。反之,你要做的是承認自己有多生氣,接著,把惱怒或憤慨的情緒轉化成建設性的東西。

退縮型反應類型

你的情緒發炎是以放棄退縮、畫地自限或冷漠麻木為特徵。你的內心深處會相信自己的感覺是起不了什麼作用的,這樣的無能為力、絕望退縮的感覺會讓你的身心都感到耗竭,使你更為退縮無力。

你想撤到一個更能實現和平或彼此共存的地方,這是可以理解的,這也是一種適應的機制,但這對你或其他人都無濟於事。反之,研究顯示,這種機制會導致情緒的惰性,使你卡在負面的心理狀態,從而增加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提醒自己放慢腳步,並在情緒層面上反思一些讓你掙扎的問題,以便與環境建立和諧的連結。

七大情緒消炎解方

  1. 情緒書寫,辨識你的感覺:
    透過書寫方式,學習辨識的方法,拆解你的情緒
     
  2. 找出引發情緒的肇因與紓緩反應的方法:
    有覺知地辨識觸發因素,在警鈴響起前,就可以先滅火
     
  3. 維持身體的自然節奏:
    跟著自然一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減少曝露在人工光源下,特別是3C藍光,讓身心運作回到正軌
     
  4. 拿回情緒的掌控權:
    情緒一定會來,但你可以決定讓它只停留90秒,避免在情緒循環中惡化,幫助自己更具調適力
     
  5. 傾聽身體的需求,實踐自然保健法:
    攝取抗發炎食物、規律地從事適合的運動、睡眠充足、以及做好壓力管理
     
  6. 感受敬畏的奇蹟恩典:
    走入自然,拓展宏觀的視野,與宇宙的驚奇力量連結,快速地從情緒中恢復平靜
     
  7. 讓自己成為改變的開始:
    充滿同理心、希望與愛,為自己、也為群體的共同利益,挺身而出採取有效行動
     

34 項心理復原待辦清單

包括:

  •   拓展情緒詞彙
  •   培養對感覺的接納度
  •   追蹤情緒的變化
  •   注意身體的覺受
  •   留意會擴大情緒的生理因素
  •   睡前 90 分鐘關閉所有電子裝置
  •   早晨起床後曝露在自然光下
  •   養成質疑壓力的習慣
  •   避免使用「總是」「絕不」「應該」等自我引導式的詞彙
  •   照顧腸道菌叢
  •   練習減壓呼吸法
  •   聆聽鳥鳴、風聲、浪濤聲
  •   凝視夜空
  •   與他人討論你的不安或焦慮
  •   主動分享、幫助他人………等等

作者簡介

麗絲.范.薩斯特倫(Lise Van Susteren, MD)醫學博士

華府特區一般科與法醫精神科醫師,定期為患者進行心理和情緒困擾的治療,曾在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擔任精神病學臨床助理教授,目前是「我們的孩子信託基金會(Our Children’s Trust)」兒童心理傷害的專家證人。

  經常受CNN、GMA、NBC、VOA、福斯新聞等邀請,擔任議題評論專家;文章常見於《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新聞周刊》、《赫芬頓郵報》等報章雜誌。

史黛西.科里諾(Stacey Colino)

以健康和心理學為專業的獲獎作家。她除了為《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和AARP.org定期撰稿外,作品也常出現在《華盛頓郵報》、《新聞周刊》、《大都會》、《真正簡單》、《健康預防》、《哈潑時尚》、《親職》等報章雜誌上。

身體會發炎,情緒也會。

情緒發炎

購書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