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的善意溝通,可能正在情緒勒索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跨年時,許多人會發出賀節訊息給親友,虹伶也不例外,寫好包含署名的賀節訊息後,逐一傳送給親友及客戶,其中有則訊息內容特別長,是發送給微玉的訊息。

微玉是虹伶在公司的後輩,因為乖巧文靜,虹伶很照顧她,而微玉也總是虹伶姐長、虹伶姐短的呼喊與跟隨,除了工作上的事會請教虹伶之外,來自外縣市的她下班後也常到虹伶家裡搭伙看電視,這種焦不離孟、孟不離焦的情形在微玉離職後不復存在。

虹伶偶爾會傳訊息給微玉,但總十天半個月過後都不見微玉讀訊息,虹伶擔心獨居的微玉是不是出了什麼狀況,直接打電話過去,微玉在電話中語調輕快,就像當初在公司互動的模式一般,對於未讀的訊息只是一句「妳有傳LINE給我哦,我等一下看…」,接著若無其事般的在線上與虹伶閒聊了好一會兒才掛線。

接下來,虹伶傳去的訊息仍總是不被讀取,後來才知道,其他同事也碰到同樣的狀況,次數一多,他們就不再傳訊給微玉,覺得沒有互動的必要。

跨年時,許多人會發出賀節訊息給親友,虹伶也不例外,寫好包含署名的賀節訊息後,逐一傳送給親友及客戶,其中有則訊息內容特別長,是發送給微玉的訊息。

虹伶給微玉的賀節訊息上,除了祝她新年快樂之外,還加傳了:「如果妳還是不讀不回的話,我以後也不會再傳訊息給妳。」

預測對方的想法

人與人之間,我們可以決定自己要怎麼與對方互動,但對方也有權利決定如何回應,是已讀有回、已讀不回或不讀不回,那都是對方的權利。

多數人會像虹伶那樣,覺得傳訊息表達祝福,有所回應是基本禮貌,但在賀節訊節氾濫的世代,許多人對訊息麻木了,已讀不回的多的是,即便設備顯示為已讀,也不代表對方的確讀了訊息。

現代的人都用社群媒體來社交,很多禮儀到了網路上就盪然無存,不只是賀節或問候訊息,訊息被不讀不回、已讀不回的,有日益增多的趨勢。但也不是已讀不回或不讀不回就代表對方沒禮貌或不尊重你,每個狀況都是獨立的事件,無法以同一標準衡量。

人在溝通上有一種盲點,會用自己的想法去預測別人的作為,虹伶覺得收到訊息該要禮貌性的回覆,特別是對曾經很照顧自己的長輩,更不該予以漠視。

然而,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就以飲食習慣來說,有人習慣先喝湯,因為先飲後食是對健康更好的順序;但有些人就是喜歡先扒口飯,我們不能說他錯,更不能用自己的標準去論對錯。

在某些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會出現「我以為…」的句型,比如我以為你知道、我以為你會喜歡、我以為你同意…之類的句子,這些都是用自己的想法去預測對方後出現的句子。

虹伶就是如此,她以為微玉會有什麼回應,但得不到那樣回應時,她的情緒就被大大的影響。然而,微玉到底是怎麼想的呢?或者說,已經離職的微玉是否有與虹伶繼續保持往來的意願呢?

是善意溝通,還是情緒勒索?

我曾收過一長串訊息,訊息的末端是:「這些訊息妳想回就回,反正我已釋出我的善意,妳要不要回都隨妳。」

我看著訊息直覺反應應該回點什麼,免得對方認為我是個拒絕溝通的人。後來念頭一轉,便又作罷,因為我的回應,實際上是被情緒勒索後的反應,而我拒絕被情緒勒索。

我問虹伶:「妳覺得妳是善意溝通,還是情緒勒索?」
虹伶問我:「妳覺得我有勒索微玉嗎?」
我沒接話,靜靜的看著虹伶,兩個人沒再繼續這個話題。

晚上,虹伶跟我說:
「她沒讀訊息,我把所有訊息都收回了,也許她有看到,也許沒看到,但那都不重要。我傳訊息給她,是我維持友誼的做法,不代表她要配合我的做法。至於她有沒有想要維持這段友誼,那就看她自己吧!」

「人被情緒綁架時,常當局者迷,我自認是善於溝通的人,但今天我卻發現,我表面看來是互動溝通,實際上是在渲洩被無視的情緒,如果沒有這點覺察,她的不讀訊息,就會被我解讀為她拒絕互動溝通。」

結語

當局者迷是人的盲點,透過他人的提點或獨處反思,都可以幫助自己釐清思緒,避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虹伶與微玉間的故事,很多人都碰過類似的版本,在我們以為自己是先釋出善意溝通時,先想想自己的表達究竟是情緒渲洩,還是引導溝通。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被討厭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