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邊緣到大師》當代奇幻大師尼爾蓋曼談閱讀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久違的早起。
清晨四點半,窗外的天空仍是漆黑,睜眼醒來,精神異常的清醒。

好久沒在天未亮白的時分就醒來。

沖了杯烏干達布基蘇咖啡,淺烘焙咖啡始終是最愛,多數人不喜的微酸口感在味蕾中跳動著,甘甜的韻味緊跟在後,這是屬於靜謐清晨裡的愉悅。

去年入冬之後,作息有了一番改變,多年早起的習慣沒了。能在天未亮的清晨裡精神飽滿的醒來,欣喜之情讓嘴角始終是上揚的。

與《從邊緣到大師》的緣起

「做點什麼好呢?」我思忖著。

看著床頭邊一列站立的書籍,我拿起挺有厚度的《從邊緣到大師》,今天的閱讀就由它開始吧!

當初下單入手時,沒想到它竟如此有份量,雖是短篇文章的彙整,編排與紙質頗有長篇小說的姿態,呼應出作者尼爾・蓋曼的特長。

沒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對尼爾・蓋曼一無所知,看見李惠貞在臉書介紹這本書,覺得喜歡就下單入手,開始與尼爾・蓋曼的一連串緣起。

《睡魔》甫在 Netflix 上架時,對它興致缺缺,卻因《從邊緣到大師》,我追了《睡魔》,愛上了尼爾・蓋曼的創作。在圖書館裡看到《煙與鏡》,迫不及待的將它帶回家,譜續著與尼爾・蓋曼的緣份。

尼爾蓋曼談閱讀

《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提到,閱讀時若會湧上睡意,這樣的閱讀就是假的,有可能是被迫閱讀,或是礙於他人評價而讀了他人推薦的書,這些都是沒必要的。這是一個觀點。

我更喜歡尼爾・蓋曼在《從邊緣到大師》對閱讀的觀點,他說:「 一本書若不適合你看,往往因為時候未到,或者說只有在你準備好時才適合你看。」

在閱讀過程裡, 即便讀了看不懂,或想睡覺,但還是能從偶爾的翻閱中,獲得自己需要的東西。

又或者,人們會擔心自己讀到雷書。

尼爾・蓋曼說,從小愛閱讀的他,因為零用錢有限及貨幣改制帶來的通膨,省錢成了他的買書習慣,總是想辦法用有限的零用錢買到最多的小說。

他說,他讀了很多爛書,都只是因為便宜。但他在書裡發現了托馬・迪斯科的《骨頭回聲》,也因此吸引月書店老闆的注意,老闆帶著尼爾・蓋曼接觸更多的事物,他們聊書,也聊科幻。後來 20 歲的尼爾・蓋曼跟書店老闆說他在寫書,書店老闆還引薦他認識出版社的業務代表。

一本書能帶來的收穫,往往不僅止於書中的文字,更多時候是讀者自己的領略,或因閱讀牽起的緣份。

結語

身為創作者的尼爾・蓋曼說:「 身為作者,我們給讀者的不是故事。我們並非把一個人、一個地方或一分情感傳達給讀者;我們給的是原始密碼,是大致的形式,是建築藍圖的草稿,而讀者靠著這些自己把書建構出來。」

單靠作者,是無法創造出一本書的,書是讀者與作者創造出來的,世上沒有一個讀者能跟另一個讀者把同一本書讀出同樣心得,這更是一本書再創作堆疊。

這本書的內容相當豐富,除了談閱讀,也談作者、小說、漫畫、電影…等,跟著他的文字領略創作者的視野,就像是在閱讀上經歷一段美好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