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不會做事,是不會說話》說話,形塑一個人的內在與形象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人際互動中,口語表達是最直接的一個管道,如何把話說得到位,讓聽的人覺得舒適又清晰,是很重要的能力。說話方式有哪些地雷呢?聲音太小太大,連珠砲的語速,無意義的贅詞太多,這些是人際互動中最常出現的說話地雷。

《你不是不會做事,是不會說話》提到:「好好說話」是讓工作更省力的武器,透過有技巧的刻意練習,口語表達可以成為形象亮點,讓人更有影響力。

當局者迷的說話習慣

我們有些說話習慣是大家都知道,唯獨自己完全沒發現,最常見的情形就是贅詞過多,包括無意義的連接詞或語助詞。

比如:在每句句子前多個「那」或「啊字」字,用「啊」的語助詞做為一字話的結束,在句子與句子之間出現「然後」「其實」「對」的銜接字詞,甚至有些人會不自覺的發出「嘖嘖」聲…,要如何覺察這些下意識的說話習慣呢?耳

除了靠人提點之外,我自己的方式跟作者一樣:錄下來。

特別是需要公開表達的內容,無論是上台簡報或小組會議裡的發言,我會錄下自己的發言內容,回去後自己聽。有一次,適逢鼻子過敏不適中,簡報中不時可以聽到自己吸鼻子的聲音,後來只要是簡報時身子的狀況不夠好時,我會在簡報前先說明,請大家包容。

另一種說話方式

時代進入數位化之後,文字取代口語的比例跟著拉升,在疫情的推波助瀾下,文字訊息已成了人際互動間一個不可或缺的管道。

有道是「三思而後行」,話一出口就像水潑落地難收回。現在的訊息平台,多數有訊息收回的功能,連 e-mail 也可以取消發送,比起口說表達,文字更多了點時間與空間讓人審思用詞。

有些領導人會觀察夥伴成員在群組的發言狀況,其中的觀察點之一是:這個人是否常常在收回訊息,或者收回訊息後的下一步舉動。一位職場前輩說,有人會一連發了 3-4 則訊息,然後再全數收回。他說這樣的舉動會讓他更留心對方是不是個性急躁的冒失之人。

《你不是不會做事,是不會說話》提到,在群組中常會有人分享各類資訊,除了說謝謝回饋之外,也可以提及具體的事由來訴說感謝,對資訊分享者來說,這樣的感謝會更貼心。

口語表達有地雷,文字訊息當然也有,最常見的就是已讀不回,或訊息逾 24 小時後仍未被讀取,這些都容易形成人際上不必要的誤會。

話語見人品

「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句話正面解讀是在溝通互動上懂得隨機應變,但前提是一個人的品格發心要端正,若失了這個前題,「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就成了拜高踩低、見風轉舵的牆頭草作為。

在不少戲劇裡可以看到,有些人仰仗著財勢或權勢,見高位者鞠躬哈腰,滿嘴都是恭維奉承;見低位者則頤指氣使,呼來喚去。他們不用解釋說明自己是怎樣的人,旁人一看就知道他的人品,與他之間也不易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結語

我喜歡《你不是不會做事,是不會說話》這本書的編排,小篇幅的內容集錦很適合利用零碎時間閱讀,除了重點處以橘紅色文字強調之外,有些篇幅結束時會有 KEY POINT 重點摘錄。

書裡舉了許多職場與生活上的例子,白話直述的字句讓內容更是淺顯易懂,很適合大學生與社會新鮮人閱讀。與一般談論說話書籍不同的是,書裡有一些章節是詮釋發音技巧的,因為作者是韓國人,若讀者本身有學韓語,就更能理解書中的舉例。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闆娘電子報,我將不定時與你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們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偶爾會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更快找到文章傳送門。

註:歡迎追蹤 臉書粉絲專頁 及 Instagram 接收最新動態,我也會在 Threads 上分享閱讀的摘要段落。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