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來帶人,不是幫部屬做事》少說多問,破除舊有的領導習慣

by 夏夏

我對「紀念版」的書很感興趣,那種幾週年紀念版或暢銷紀念版之類的書,都很能引起我的好奇《你是來帶人,不是幫部屬做事》就是其中之一。

書本封面上「少給建議,問對問題,運用教練式領導打造高績效團隊」,讓這本書被框限在我將之運用在與諮詢個案的互動裡,發現與個案間的互動變得更頻繁也更深入了,是本實用的溝通工具書。

對這本書有相見恨晚之感,回想過去帶團隊與諮詢的經歷,若已曉通此書提列的七大問題,相信更能有事半功倍之效。

破除舊有的領導習慣

作者提到,多數人是「建議怪獸」。當有人提問時,領導者總習慣急於回答,並給出建議。

問題是,多數人提問時,第一個問題往往不是真正或關鍵的問題,這並不是對方故意打太極、探虛實,很有可能是對方自己都不知道真正的問題是什麼,此時要透過提問,協助對方釐清問題。當真正的問題被找出來之後,常常答案也呼之欲出。

有人說,他看過教練式領導相關籍,甚至上過類似課程,但回到實務上,並無法如魚得水的應用。這本書一開始就先解決這個疑惑,教導讀者如何建立教練式領導習慣,唯有領導人覺察自己舊有模式,並願意有意識地用新習慣來取代,教練式領導才能在實務上發揮效果。

七大問題中,作者分享了如何建立新習慣,舉例觸發因子、舊有回應,並帶入適合的問句取代過去的模式。這樣的陳述讓人覺得更好在實務上加以運用,而不是教條式的理論。

修改給予建議的習慣,對於親子或伴侶間的陪伴有極大的加分作用。瑪那熊在著作《在一起,不是要你假裝幸福》提到,有品質的陪伴可讓對方感受到我們對他的在乎與關心,同時存入安全感。當我們不再給予建議,就更能安靜地聆聽伴侶 的心聲,也較易觀察對方的情緒變化。

書背~你是來帶人,不是幫部屬做事
七大問題

賦權是教練式領導的前提

教練式領導難以推動之處,就是領導者無法確切的做到賦權這件事。為什麼無法賦權呢?我綜合書上內容及自己的實務經驗,覺得有以下因素:

追求速成的結果

有句話說:「成功不稀奇,稀奇在速度。」在這個什麼都講求速成、效率的時代裡,我們都缺乏耐性讓潛藏的冰山浮上水面。

直接給予部屬建議並要求執行,比問部屬「在想些什麼?」或「你覺得真正的挑戰是什麼?」要來的簡單俐落了許多。這當中的簡單俐落,也包含了領導者的思考。就像我在讀這本書時,偶爾會停下來,想著「如果是我,我要怎麼問」的思考中。

有些領導人除了說答案給建議之外,還會覺得等部屬執行太慢了,不如自己親自處理比較快,這樣一來,更是呼應了書名「你是來帶人,不是幫部屬做事」,讓自己陷入疲奔命的狀況。

給出建議後的回饋

我們習慣給出建議,有一部分因素是得到了立即的正面回饋,比如「對欸,我怎麼都沒想法。」或「你這建議真棒!」的回應。這樣的正面回饋對領導人來說,是肯定、是認同,也是讚美。試問有誰不想要這樣的回饋呢?

但問問題可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問出了對方必須好好思考才能有答案的問題,對方會覺得提回沒得到解答,還得要回答主管的問題。在那樣的情境下,主管被肯定、認定、讚美的光環不見了,有的領導人還會覺得這樣顯得自己很沒有用,因為不能直接給出答案。

放下控制欲

有些高壓式管理的主管,喜歡握有主導樣的感覺。當手上握有權利,更顯得自己高高在上。這樣的領導人更難用提問來取代給建議的做法,也會擔心萬一部屬的回答讓他接不下話,會讓他覺得沒面子。

帶著答案的提問

七大問題中,我特別喜歡懶惰問題:「我可以怎麼幫你?」這個問題可以幫助對方思考真正的需求。

我們還可以有進化版的用法, 當有人說了他的疑惑,最後問:「我應該怎麼做時?」請先不要直接給答案,我們可以說:「這是個好問題,在我分享我的想法之前,你覺得我會先說什麼?」

等對方回答後,再問他:「那你可以做些什麼呢?」待對方回答後,繼續問他:「你覺得還可以再做些什麼嘗試呢?」

這樣的提問有兩大好處。其一,多數人懶得思考,習慣直接將問題丟給別人,讓別人替他做決定。這樣的過程容易造成提問者不負責任的心態,因為最後的答案是別人給的建議,他只是照做而已。把問題丟回去,可以引導對方思考他可以怎麼做,如果對方連想都不肯想,給再多的建議他可能也只是聽聽而已。

另外一個好處是,有些人的提問,是帶著答案的提問。也就是說,對方在提問的當下,他自己是有想法的。他之所以提問,多半是尋求認同,若得到的答案與他的想法雷同,他就有信心行動。倘若得到的答案與他的想法悖離,他並不會採信那個答案,而是繼續問下一個人。

運用進階版的懶惰問題,可以讓對方說出他心中的答案,我們只需要加入魔法問題:「還有其他的嗎?」引導他更深入的思考,看到問題的其他面向,進而找到符合他的想法的最佳解答。

結語

作者的文筆是白話且生動的,沒有一般商業書籍的生硬艱澀,讀起來很輕鬆,不用擔心它有催眠的作用。它除了是本實用的領導工具書之外,書裡提出的做法應用在親子與伴侶間也很管用,連家庭主婦都適合讀。

在提問的同時,可以引導問與答的人思考,而非下意識或情緒上的應答,彼此間更能真誠的對話,同時也願意為自己所說的話負責。更重要的是為彼此創造了一個互動的空間,產生更多的連結。

人際間的慣有的溝通模式,總是指責或否定對方居多,要不就是誰是誰非的爭論辯駁。透過《你是來帶人,不是幫部屬做事》書裡七大問題的開放式問句,將對話重點放在「互動」,也能避免讓溝通淪為說服的局面。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不定時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並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找到文章傳送門。(歡迎追蹤 FB 及 IG 接收最新動態)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

Intuit Mailch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