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以書店為主題的日本自由行旅遊書

by 夏夏
已發表: 最後更新時間

最近工作太燒腦,閱讀選書上想要來點輕鬆有趣的,讓大腦放鬆一下。本來想看《銀色翅膀》,後來發現它是《黃金鳥籠》的續集,我沒看過《黃金鳥籠》,於是作罷。

朋友說:「都說要看輕鬆有趣的書了,還要看犯罪推理小說,這邏輯也真怪。」乍聽似是有理,但看犯罪推理小說燒的是另一區的腦呀,本來疲乏的大腦會因此而得到完全的休息。朋友無法理解我的邏輯,我推薦他讀《放空的科學》,結果他對我翻白眼 XD。

離題了,還沒脫離確診後的腦霧狀態,加上密集的燒腦,腦子果然不太好使,才第二小段就開始離題。

我選了李惠貞與陳德諠合著的《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這本書從圖書館借回來有陣子了,一直擱在書架上。前陣子聽「獨角獸的靈感圖書館」的母女旅行單集,覺得這對母女也太可愛,便惦記著這本書。加上這陣子選書偏向 #書店 主題,這本書也呼應了這主題,就此展開閱讀…

我的閱讀多半是很跳躍的,就是同時期會翻閱不同的書。這本書很有趣,豐富的圖文排版加上輕巧好攜帶,利用兩天的零碎時間就看完了它。

書店旅行中的開書店夢想

我曾經在〈 如果沒有經濟壓力,你想做什麼呢?〉文章裡提到想開一家結合美酒與咖啡的書店,雖說構想有越來越清晰的樣貌,但真要開店的話,概念還是過於模糊。

秘密天天練》第 216 天提到:「 你所要做的是堅持你想要的結果,並感覺那個結果彷彿現在就在這裡。你所要做的是堅持你想要的結果,並感覺那個結果彷彿現在就在這裡。把焦點放在結果上,然後讓宇宙運用它的無限多種方式使其發生。」不知道現在可以為夢想做點什麼的我,傻傻地想像著書店的樣貌。

楊慧君老師在臉書貼文上說:「我很過動,喜歡嘗試不同的事物。………我以後的以後還想開便利商店,還想弄民宿,還想在民宿一樓做獨立書店,還想陪老林開船,還想去補習班繼續教英文,還想自己弄家教班,還想繼續寫劇本…,………說說夢想,並不可恥。說出來了也不一定要實現。我就滾動式修正我的遊戲人間方程式,有甚麼關係?

她的書店樣貌也曾是我想像過的,但後來發現,它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因為民宿不是我感興趣的領域。看見同時愛書人分享著我曾想像的夢想,我留言說:「我想去妳的獨立書店逛書買書,然後在民宿的床上悠哉的啃書。」就讓我沈浸在他人夢想裡,感受自己曾經的夢想。

很巧的是,隔天早上我選讀了《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這本書,看到關於書店與旅店結合的故事。那是「福岡 Book & Bed」,在平日下午有開放非住宿者入內閱讀,書店內的書籍僅供內閱不販售。以書店結合膠囊旅館的概念,讓愛書人可以在書店裡醒來。(膠囊旅館感覺有點克難呀,如果是有家的感覺的民宿,那就更棒了)

書裡這段 30 天內造訪的 66 間書店裡,有沒有我可以依循的書店樣貌呢?還真的有!是在東京的「松庵文庫」。

李惠貞在書裡是這麼介紹「松庵文庫的」:

書店的內涵已在改變,未來還有沒有「書店」都無法確定,然而,書及書店的本質仍可以存在。嚴格說來,松庵文庫並不是一間書店,而是一間有書、有餐點的咖啡館。然而,名詞並不重點,咖啡館也好、書店也罷,重點是怎麼做及做出什麼。

就像松庵文庫這類「有書的場所」,先塑造一個令人想要親近、停留的場域,然後讓來客自然而然地接觸到書,這就能推廣閱讀。這是目前離夢想書店最接近的藍圖。

圈外編輯的留白編輯

過去閱讀大多是為讀而讀,是有目的的閱讀。不知道是生命歷程的影響,還是閱讀讓我有所改變,我開始讓好奇心來帶領閱讀。

讀書一本又一本的書,我開始好奇起「編輯」這個角色。書粥店長高耀威曾推藨一本書:《圈外編輯》。當時他說,不曉得這本書還能不能買得到,李惠貞緊接著說:「有有有,這本書在七月進行了二版印刷。」

因為編輯對我來說是陌生的領域,我沒有直接買書,而是去圖書館借閱。沒想到這本書好看的讓我驚豔,才翻沒幾頁就決定要去書店把它帶回來。

圈外編輯二版封面
圈外編輯》二版封面
圈外編輯一版封面
圖書館借的《圈外編輯

都築響一說,一本書的設計很重要,但書的內容才是作品主角,設計要搭配書的內容。我在《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設計排版裡,體驗了都築先生說的意境。

《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最吸引我的是生動活潑的日記內容,還有豐富的圖片。但圖片的說明字體實在是太小了,已有老花傾向的我總得將近視眼鏡滑下鼻梁才能看清圖片旁的小字。

都築響一在《圈外編輯》裡,留白會為排版視覺創造美感,但若為了美感而讓人閱讀不易,就不是稱職的設計。每當我看不清圖片說明小字時,總會聯想到這段,然而進而觀察起書的排版,想像字體清晰可見的編排是怎樣的呈現。

不過整體來說,我是非常喜歡《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的設計,霧室的設計都好有創意,讀他們設計的書籍,我總小心翼翼的翻閱,捨不得畫線、寫字,更別說是摺書角了。

我特別喜歡紙張的挑選。我不懂紙,依舊能感受到,透過書本的選紙,讓書裡的書店融入歷史的元素,用沈穩的風貌展示著。而小巧且輕盈的實體,更讓它可以扮演實用旅遊書的角色。

觀點與想法

這本書帶給我最大的影響,是喚醒沈睡的書店魂。應該說,《書店的逆襲》喚醒了它,但它還在賴床,而《和女兒一起旅行的日子》為這縷慵倦的靈魂,注入了生命力。

未來二年並沒出國旅遊的計劃,因為不想困在報復性旅遊的人潮裡。我喚上霏霏一起透過輕旅行造訪台灣的獨立書店,親身體驗書店的各式樣貌。

還有,寫旅遊日記很重要,搭配上相片,記憶更能被保存下來。回想過去的旅遊經歷,大多只知拍道或錄影,卻疏忽了文字記錄,少了文字,圖片就少了生命力。這也是這本書帶給我的影響。

別看這本書小小的,談的又是日本的書店,它帶給我很多的想法,不是一篇文就能搞定的。透過李惠貞作者母女的日記,它展現了不同於一般書店介紹書籍的風格,特別的有親和力,讓人很喜歡。這股喜歡,連我自己都覺得很不可思議。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其他的想法。

延生閱讀:《書店的逆襲》書店裡的偶遇,帶來靈感與創意,並探索未知的自己


訂閱電子報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填寫以下表格訂閱電子報,我將不定時分享生活中的觀察與閱讀追劇時的體悟,這是專屬電子報訂閱者的內容(發信頻率一週至多一篇)。並提供熱門文章連結,方便你可以在零碎時間裡,找到文章傳送門。(歡迎追蹤 FB 及 IG 接收最新動態)

* indicates required
填寫你的電子郵件

Intuit Mailchi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