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精油】養脾護胃,驅除體內寒溼之氣

by 闆娘Summer

關於雨水節氣

雨水節氣,是 24 節氣中第二個節氣,在每年 2 月 18 日 -20 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 330° 時,就是雨水節氣的開始,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是雨量變化的節令。在台灣,「春雨綿綿」是雨水節氣最明顯的特徵。

雨水節氣最要小心的就是「倒春寒」,天氣變化不定,忽冷忽熱的天氣,加上春風吹送,一不注意很容易趕上流行。尤其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驟降,對老人與小孩威脅較大,仍要注意保暖,不宜過早減少衣物。

所謂「春天後母臉」,在 2023 年的西洋情人節前後,大家就都感受到氣候明顯的冷暖變化。「立春寒,雨水暖」,從老祖宗的俗諺裡就可以知道,立春節氣之後通常還會有一陣寒冷,接著進入雨水節氣,天氣就會會漸漸變暖。

雨水節氣養生重點

在雨水節氣時節,隨著降雨的增多,人體內濕氣也隨之而來,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濕困脾胃。所謂「春回大地挾濕氣,脾胃最易受侵襲。」因此雨水節氣的養生,首重「防濕邪、調脾胃」。

黃帝內經談養生

中醫稱脾胃為「水穀之海」,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人體活動的物質基礎,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也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身體新陳代謝,維持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

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

從五行和人體五臟的關係來看,肝屬木,主疏泄,是貯藏和調節身體各部位血量的器官。

脾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主運化和升清,統攝血液,是人體內維持液體代謝平衡的重要器官。

春氣在肝在五行相生相剋的關係中,若肝木過旺剋伐脾土,即是由於肝木疏洩太過,則脾胃因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而氣滯。在雨水節氣養生中,要注意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避免傷及脾胃。

飲食與日常

雨水節氣屬於春天節氣之一,春天在五行中屬木,春木入肝經,味為酸。所以這時節的飲食宜少食酸味,一則酸味入肝,會使得肝氣更旺;二則酸性收澀,不適合春天的生發之氣。

飲食上可多吃百合、荸薺或桂圓等口感微甜的甘潤食物。除了少食酸味之外,亦要少食油膩食物,及多喝水。

初春,人體陽氣開始生發,加上雨水節氣的自然界濕氣重,人體的脾胃被濕邪所困,易導致中氣不足,氣血運行不暢,此時就會容易出現疲勞或頭昏腦脹等「春睏」現象。

透過適當的運動,一則動能生陽,二則汗能排濕,就能舒緩「春睏」的現象 ( 多睡覺則會越睡越睏 )。運動也順應了春季陽氣生發的特點,要注意的是,初春不宜高強度、耗陽氣的劇烈運動。

雨水節氣精油

雨水節氣精油調理的重點在健脾祛溼,使用精油於早晚以順時鐘方向來按摩腹部。

  • 腹部按摩油配方:15ml 基底油 + 4 滴葡萄柚精油 + 2 滴檸檬草精油 + 2 滴生薑精油 + 2 滴廣藿香精油

春雨綿綿的雨水節氣容易讓人心情鬱悶,可以搭配精油薰香,保持心情愉悅。

春天很適合使用穗甘松精油,西方傳統用法是用來舒緩噁心、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現代芳療研究則著重在鎮靜情緒及助眠的作用,稀釋後塗抹在胸口及胃部,溫暖的香調可以緩和緊張、壓力。

精油為健康自主管理方式之一,不可取代醫療,不等於醫師診斷、治療,不能取代正規醫療協助。
精油的用途是在於幫助身體的自然防禦及內部平衡,不等同於治療。